《满庭芳 春日苦雨》
时间: 2025-01-04 10:20:32意思解释
满庭芳 春日苦雨
原文展示:
春昼淹淹,春愁脉脉,娇黄媚紫都非。
韶华几许,九十半成违。
风暖水纹如皱,凭栏处漫浸芳菲。
残梦醒,云迷雾锁,何处见馀晖。
追思,曾玩赏,旧时情事,珠泪频挥。
渐看看成病,减却香围。
又是清明过也,空赢得绿惨红稀。
如萍燕,东西漂泊,不解认人归。
白话文翻译:
春日的午后,天空阴沉,心中充满春愁,眼前的娇艳花色似乎都显得无趣。
年华流逝,不知不觉中已错过了多少美好时光。
温暖的春风轻轻吹拂,水面泛起皱纹,我在栏边沉浸在芳香的气息中。
梦境还未完全醒来,云雾缭绕,哪里能看到余晖?
回想当年,曾经的欢愉时光,如今却泪水频频流下。
渐渐地,心中感到疲惫,香气围绕也似乎减淡了。
又是一年清明,眼前满是凋零,绿意惨淡,红花稀少。
就像漂泊的燕子,东西游荡,竟不知何处是归家之路。
注释:
- 淹淹:形容春日的阴沉。
- 脉脉:形容忧愁的样子,细腻而绵长。
- 娇黄媚紫:形容花色娇艳美丽。
- 韶华:美好的时光。
- 芳菲:花香和美好的时光。
- 清明:指清明节,春季的一个节气,常与祭扫相关。
- 萍燕:指浮萍和燕子,象征漂泊不定的生活。
典故解析:
“清明”是中国传统节日,象征着春天的来临与春雨的滋润。清明时节,人们常常扫墓祭祖,借此缅怀故人,增添了诗中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龚静照,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作品多表现对人生的感叹与思考,风格细腻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春季,正值清明节前后,诗人感受到春雨绵绵带来的忧愁,借景抒情,表达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与对生活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满庭芳 春日苦雨》在古典诗词中以清新细腻的语言和独特的意象而著称。诗中通过春日的苦雨与凋零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无奈与惆怅。开篇“春昼淹淹,春愁脉脉”,以春日的阴沉与心中的愁苦相呼应,描绘出一种浓厚的春愁氛围。接着,诗人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表达出对于逝去青春的追思与不舍。最后,诗中提到的“如萍燕,东西漂泊,不解认人归”,则更是将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的变迁结合,体现出一种历史的沉重感和个人的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春昼淹淹:春天的白昼是阴沉的,暗示着不快的情绪。
- 春愁脉脉:春天带来的愁绪绵延不绝。
- 娇黄媚紫:形容春花的美丽,但在愁绪中显得无关紧要。
- 韶华几许: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表示青春岁月已然溜走。
- 风暖水纹如皱:描绘春风轻抚水面的情景,带有一丝生动的美感。
- 凭栏处漫浸芳菲:在栏杆旁,陷入花香的沉醉中。
- 残梦醒,云迷雾锁:梦境未醒,迷雾笼罩,意指心境的迷茫。
- 追思,曾玩赏:回忆往昔的欢乐时光。
- 渐看看成病,减却香围:感受到心情的沉重,花香也显得少了。
- 又是清明过也,空赢得绿惨红稀:在清明节后,春光已逝,花草凋零。
- 如萍燕,东西漂泊:比喻生活的漂泊不定,失去归属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己的心情比作风中的水纹,生动形象。
- 拟人:春天的花香似乎在劝慰人心,却无法解除心中的愁苦。
- 对仗:如“追思”“玩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绘春日的苦雨与凋零的景象,表达了对青春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反思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渗透出一种对美好过往的眷恋与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 春日:象征新生与希望,但在诗中却呈现出苦涩的情感。
- 芳菲:代表美好时光,然而也象征着过往的追忆与惆怅。
- 清明:不仅是节气,更是对生命的反思与缅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春愁脉脉”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花朵
B. 诗人的忧愁
C. 春天的阳光
答案:B -
“如萍燕”中“萍”与“燕”象征什么? A. 家庭
B. 漂泊
C. 财富
答案:B -
诗人对青春流逝的态度是? A. 欢喜
B. 忧伤
C. 无所谓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词对比: 龚静照的《满庭芳》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前者更注重春日的细腻描写,后者则在词中展现出对爱情的深切思念与忧愁。两者在情感基调上虽有相似之处,但表现形式上各具特色,前者以景抒情,后者以情带景。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