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自从蚕蚁生,日日忧蚕冷。
草室常自温,云髻未暇整。
但采原上桑,不顾门前杏。
辛苦得丝多,输官官莫省。
白话文翻译
自从蚕虫孵化后,我每天都在担心蚕儿受凉。
草屋里我不停地为它们保暖,连梳妆打扮的时间都没有。
只顾在山坡上采桑叶,完全不顾门前的杏树。
辛苦得来的丝线很多,可是上交给官府却一点也不能减少。
注释
- 蚕蚁:指蚕虫,蚕的幼虫。
- 忧蚕冷:担心蚕虫受冻,显示出作者对蚕的关心。
- 草室:用草搭建的小屋,体现简陋的生活环境。
- 云髻:指女性的发髻,这里表现出忙碌没有时间打理自己。
- 采原上桑:在山坡上采摘桑树的叶子,桑叶是蚕的食物。
- 辛苦得丝多:辛苦获得了很多蚕丝。
- 输官官莫省:把丝交给官府,不能免除税费。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反映了古代农民的艰辛生活与对蚕丝生产的重视,尤其是对赋税的无奈。在古代,蚕丝是重要的经济作物,诗中表现了对个人辛劳与官府苛捐杂税的不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字圣俞,号蕉隐,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写农事题材的诗歌。他的作品常常关注生活的细节,表现出对劳动者的同情与理解。
创作背景
《蚕女》创作于宋代,那是一个重视丝织业的时代,蚕桑经济对农民生活至关重要。诗人通过描写蚕女的辛劳,反映了当时农村妇女的艰辛与对家庭的奉献。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蚕女》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农女在蚕桑生产中的辛勤付出。诗开头用“自从蚕蚁生”引入,立刻将读者带入一个春意盎然的季节,但随之而来的是对蚕虫温暖的忧虑,展现了农女对蚕的深切关怀。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她忙于照料蚕虫的情景,甚至连自己的容颜都顾不上打理,凸显了她的奉献精神与无私。最后两句则在辛勤劳动后,感到收入却被官府所征收,流露出一种无奈与悲凉。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蚕丝生产过程的关心,同时也反映了封建社会对农民的压迫。诗人用朴实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农民生活的艰辛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通过细腻的情感与真实的生活场景,梅尧臣成功地传达了对劳动者的敬意与同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自从蚕蚁生:自从蚕虫孵化以来,暗示季节的变化和生活的开始。
- 日日忧蚕冷:表现了对蚕虫的担忧,体现了农女的责任心。
- 草室常自温:描述了她为蚕虫提供温暖的辛劳,表现出她的细心。
- 云髻未暇整:说明她忙碌到无暇顾及自己的打扮,突显她的辛苦。
- 但采原上桑:专注于采集桑叶,表现出对工作的专注。
- 不顾门前杏:即使门前的杏子成熟,也无法分心,显示出她的执着。
- 辛苦得丝多:辛勤的付出换来丰收,表达了劳动的价值。
- 输官官莫省:交给官府的税收无法减免,流露出对社会制度的不满。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日日忧蚕冷”和“草室常自温”,形成了工整的对仗。
- 拟人:将蚕虫拟人化,使其更具情感。
- 比喻:通过生动的描写,传达出蚕女的辛勤。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劳动者的敬意,揭示了农村妇女在蚕丝生产中的辛劳与不易,同时也反映了对官府税收的不满,展现了社会现实与个人命运的深刻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蚕:象征着辛勤劳动与生活的希望。
- 桑:代表着自然与生命的源泉。
- 草室:体现了朴素与艰辛的生活环境。
- 杏:象征着生活的另一种美好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蚕蚁”指的是什么?
- A. 蚕的幼虫
- B. 蚕的成虫
- C. 蚕的卵
- D. 蚕的食物
-
诗中提到的“云髻未暇整”意指什么?
- A. 忙于工作没有时间
- B. 头发打理得很好
- C. 生活富裕
- D. 注意个人形象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官府的感激
- B. 对生活的满足
- C. 对官府的无奈与不满
- D. 对未来的希望
答案
- A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唐代杜甫的《春望》
- 宋代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 梅尧臣 vs. 杜甫:两位诗人同样关注生活的艰辛,杜甫更侧重于国家与社会的忧患,而梅尧臣则更关注个体的劳动与奉献。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梅尧臣的作品更加细腻,关注于个体的情感,而杜甫的作品则更加宏观,关注于国家与民众的命运。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梅尧臣诗集》
- 《中国古代诗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