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德山入门便棒,多向皮袋里埋踪。临济入门便喝,总在声尘中出没。若是英灵衲子,直须足下风生,超越古今途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德山大师进入门时便用棒子教导弟子,教诲的方式往往隐秘而深奥;临济大师进入门时则大声喝斥,教导总是在声响与尘世中来回游走。如果你真是有灵性的僧人,就应该在脚下扬起风来,超越古今的路径与轨迹。
注释
- 德山:指德山宣鉴,禅宗名僧,以严厉著称。
- 临济:指临济义玄,禅宗另一位大师,以喝斥闻名。
- 皮袋:可能指人的身体或世俗的外形。
- 英灵:指有灵性、智慧的人。
- 衲子:指僧人,特别是法师。
- 风生:意指生气勃勃,灵动有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释端裕,宋代禅宗僧人,致力于禅理的探求与传播,其作品多围绕禅宗思想展开,强调悟道与实际修行。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禅宗在当时社会中逐渐普及,释端裕借助诗歌表达对禅宗教学法的理解与感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禅宗的热忱与探索。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德山和临济两位大师的描绘,展示了不同的禅宗教导风格。德山的教导方式隐秘而深邃,强调内心的领悟;而临济则以喝斥的方式直接引导,显得更加外向和直白。两者的对比,不仅体现了禅宗的多样性,也反映了不同修行者的需求。在最后的几句中,诗人呼唤真正的“英灵衲子”,强调要超越古今,真正悟道的僧人应当具备自我激励的能力,勇于探索与实践。这一主题在禅宗中非常重要,强调内在的觉悟与外在的实践之间的统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德山入门便棒:德山大师一进入门口,就用棒子教导弟子,象征着教导的严厉。
- 多向皮袋里埋踪:教导的内容常常隐秘,像是埋藏在皮袋中的踪迹,不易被发现。
- 临济入门便喝:临济大师的教导方式直接而猛烈,总是在喝斥中指导弟子。
- 总在声尘中出没:他的教导方法充满了声音与尘世的浮华,强调外在的表现。
- 若是英灵衲子:如果你是有灵性与智慧的修行者。
- 直须足下风生:就应当在脚下生出风来,展现出自己的能力与气势。
- 超越古今途辙:要超越历史与当下的种种束缚,走出自己的修行之路。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教导方式比作“棒”和“喝”,形象生动地展现出不同的风格。
- 对仗:诗句中存在明显的对仗结构,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这首诗强调的是修行者在面对不同教导方式时,应具备的灵性与自我反省能力,鼓励人们勇于探索与实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棒:象征严厉的教诲与警醒。
- 喝:象征直接、强烈的教导方式。
- 皮袋:象征人的外表或虚妄。
- 风:象征灵动与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德山与临济两位大师的教导风格有何不同? A. 德山严厉,临济温和
B. 德山隐秘,临济直接
C. 德山无声,临济有声
D. 二者完全相同 -
“英灵衲子”指的是?
A. 普通僧人
B. 有灵性、有智慧的修行者
C. 年轻的僧人
D. 禅宗的创始人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无门关》:另一部探讨禅宗思想的经典作品。
- 《心经》:阐述佛教核心思想的经典。
诗词对比:
- 比较释端裕和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强调了对人生的思考,前者更偏向于内心的修行,后者则更关注于人生的享乐与豪放。通过对比,可以看到不同文化背景下对人生的不同理解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