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州离乱后忆韩愈李翱》
时间: 2025-01-04 09:53: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会合一时哭,别离三断肠。
残花不待风,春尽各飞扬。
欢去收不得,悲来难自防。
孤门清馆夜,独卧明月床。
忠直血白刃,道路声苍黄。
食恩三千士,一旦为豺狼。
海岛士皆直,夷门士非良。
人心既不类,天道亦反常。
自杀与彼杀,未知何者臧。
白话文翻译
在一起时痛哭流涕,离别时心如刀割。
残花不待春风,春天一尽便各自飘散。
欢笑的时光无法再找回,悲伤的情绪难以自控。
孤独的门前清幽小馆,夜里独自卧于明月之床。
忠诚正直的人如同白刃,路途上的声音苍老而悲伤。
曾经受过恩惠的三千士人,转眼间却成了豺狼。
海岛上的士人皆正直,夷门的士人却并非善良。
人心已经不再相同,天道也显得反常。
自杀与他杀,究竟哪一种才是正确的呢?
注释
- 会合:相聚、相见。
- 三断肠:形容心中悲痛,肠子都要断了。
- 残花:凋零的花朵,象征失去的美好。
- 孤门清馆:孤独的门前清幽的小馆,指诗人独处的环境。
- 忠直:忠诚正直的人。
- 豺狼:比喻凶狠残暴的人。
- 海岛士:指海岛上的士人,多为正直之人。
- 夷门士:指夷族的士人,暗指不良之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郊(751年-814年),字少陵,唐代著名诗人,属于“古文运动”的代表之一。他的诗风以感情真挚、语言凝练著称,作品多描写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常常蕴含深刻的哲理。
创作背景
该诗是在唐代汴州动乱后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动荡不安时代的深切感受与思考,反映了社会的复杂情况及人心的变化。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离别、孤独和社会人心的深刻描绘,展现出诗人对时代动荡的忧虑与对人性复杂的思考。开头两句,诗人以“哭”和“断肠”形象地表达了离别时的痛苦,渗透出一种无奈与悲凉。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残花”“春尽”等意象,暗示了美好事物的凋零与生命的短暂,反映出诗人对逝去的时光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
后半部分,诗人深入探讨了人心的变化与社会的黑暗。他提到“食恩三千士”,揭示了曾经受过恩惠的人转眼成了凶狠的豺狼,反映出人性之恶和社会的冷酷。此外,“海岛士皆直,夷门士非良”,进一步对比了不同地域士人的品行,暗示了社会的复杂和多元。
全诗情感深沉,结构严谨,表现了诗人对社会人心变化的强烈关注和对忠诚正直的渴望,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会合一时哭,别离三断肠:相聚时痛哭,离别时心如刀割。
- 残花不待风,春尽各飞扬:残花不再等待春风,春天一去便各自飘散,象征美好事物的流逝。
- 欢去收不得,悲来难自防:欢乐的时光无法再抓住,悲伤的情感难以自我控制。
- 孤门清馆夜,独卧明月床:在孤独的门前小馆,夜晚独自躺在明亮的月光下。
- 忠直血白刃,道路声苍黄:忠诚正直的人如同白刃,路上的声音苍老而忧伤。
- 食恩三千士,一旦为豺狼:曾经受恩的三千士人,转瞬间却成了凶狠的豺狼。
- 海岛士皆直,夷门士非良:海岛上的士人皆为正直,而夷族的士人却并非善良。
- 人心既不类,天道亦反常:人心已经不再相同,天道也变得不正常。
- 自杀与彼杀,未知何者臧:自杀与他杀,究竟哪一种才是好的呢?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忠直血白刃”,将忠诚比作白刃,形象地传达出忠诚的力量与鲜明。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如“欢去收不得,悲来难自防”,增强了诗的韵律感与节奏感。
- 拟人:如“残花不待风”,赋予自然现象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离别与孤独展开,深刻反映了社会的动荡与人心的变化。诗人通过对美好事物的失去和对人性复杂的思考,表达了对忠诚与正直的渴望,展现出对时代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残花:象征生命的脆弱与美好的逝去。
- 孤门清馆:代表孤独与清静的环境,反映了诗人的内心状态。
- 明月:象征孤独中的清明与思考,既是一种美的享受,也是一种无奈的陪伴。
- 豺狼:暗喻凶狠之人,象征社会的黑暗与人性的自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忠直血白刃”指代的是: A. 友谊
B. 忠诚
C. 财富
D. 权力 -
填空题:诗中“欢去收不得,悲来难自防”表达了对____的无奈和对情感的____。
-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海岛士皆直,夷门士非良”是在比较不同地域士人的品行。(对/错)
答案
- B. 忠诚
- 时光;控制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夜泊牛津》: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望》与《汴州离乱后忆韩愈李翱》:两者都表达了对动荡时代的感受,但杜甫的《春望》更侧重于对祖国的忧虑,而孟郊的作品则更关注个人的孤独与人心的变化。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文学史》
- 《孟郊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