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诗》

时间: 2025-01-19 20:47:44

满院匀开似赤城,帝乡齐点上元灯。

感伤纶阁多情客,珍重维扬好事僧。

酌处酒杯深蘸甲,折来花朵细含棱。

老郎为郡辜朝寄,除却吟诗百不能。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芍药诗 王禹偁 〔宋代〕

满院匀开似赤城,帝乡齐点上元灯。 感伤纶阁多情客,珍重维扬好事僧。 酌处酒杯深蘸甲,折来花朵细含棱。 老郎为郡辜朝寄,除却吟诗百不能。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整个院子里的芍药花均匀地开放,宛如赤城山上的一片红霞,帝都的人们一同点亮了上元节的灯笼。感慨那些在官场中多情的文人,珍视那些在扬州做善事的僧人。饮酒时酒杯深深地蘸着指甲,折下的花朵细腻地含着棱角。作为一位老官员,我辜负了朝廷的寄托,除了吟诗作赋,其他什么也做不了。

注释:

字词注释:

  • 赤城:古代传说中的仙山,这里比喻芍药花的艳丽。
  • 上元灯:上元节(元宵节)的灯笼,象征节日的热闹。
  • 纶阁:指官府,多情客指在官场中多愁善感的文人。
  • 维扬:即扬州,好事僧指在那里做善事的僧人。
  • 蘸甲:指饮酒时酒杯触碰指甲的动作,形容饮酒的深沉。
  • 含棱:指花朵的形状有棱有角,形容花朵的精致。

典故解析:

  • 赤城:出自《山海经》,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仙山,常用来比喻美丽的地方或景象。
  • 上元灯:上元节是农历正月十五,又称元宵节,传统习俗是挂灯笼,放烟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此诗可能是在他担任官职期间,感慨自己的文学才能而创作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王禹偁担任官职期间,感慨自己的文学才能,同时对官场生活和民间善行有所反思和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芍药花的描绘,展现了节日的喜庆气氛和花朵的美丽。诗中“满院匀开似赤城”一句,以赤城山的艳丽来比喻芍药花的盛开,形象生动。后文通过对官场文人和民间僧人的对比,表达了对不同生活方式的感慨。最后两句则反映了作者对自己文学才能的自负,以及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和自嘲。整首诗情感丰富,语言优美,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生活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满院匀开似赤城:描绘芍药花盛开的景象,比喻其美丽如赤城山。
  2. 帝乡齐点上元灯:指帝都的人们一同庆祝上元节,点灯笼。
  3. 感伤纶阁多情客:感慨官场中的文人多愁善感。
  4. 珍重维扬好事僧:珍视在扬州做善事的僧人。
  5. 酌处酒杯深蘸甲:形容饮酒时的动作,表达深沉的情感。
  6. 折来花朵细含棱:描绘花朵的精致,含棱形容其形状。
  7. 老郎为郡辜朝寄:自嘲作为老官员,辜负了朝廷的期望。
  8. 除却吟诗百不能:自谦除了吟诗作赋,其他什么也做不了。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满院匀开似赤城”,用赤城山比喻芍药花的美丽。
  • 对比:如“感伤纶阁多情客”与“珍重维扬好事僧”,对比官场与民间的不同生活。
  • 自嘲:如“老郎为郡辜朝寄”,自嘲自己的无能。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芍药花的描绘和对不同生活方式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文学才能的自负,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和自嘲,以及对民间善行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赤城:比喻芍药花的美丽。
  • 上元灯:象征节日的热闹。
  • 纶阁:指官府,象征官场生活。
  • 维扬:指扬州,象征民间善行。
  • 蘸甲:形容饮酒的深沉。
  • 含棱:形容花朵的精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满院匀开似赤城”中的“赤城”比喻什么? A. 芍药花的美丽 B. 官场的繁华 C. 民间的善行 D. 节日的喜庆

  2. 诗中“感伤纶阁多情客”中的“纶阁”指什么? A. 官府 B. 寺庙 C. 学校 D. 市场

  3. 诗中“珍重维扬好事僧”中的“维扬”指哪里? A. 扬州 B. 南京 C. 杭州 D. 北京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禹偁的其他诗作,如《黄州快哉亭记》等,可以了解其文学风格和思想。
  • 其他宋代诗人的作品,如苏轼的《赤壁赋》,可以比较不同诗人的风格和主题。

诗词对比:

  • 王禹偁的《芍药诗》与苏轼的《赤壁赋》对比,可以探讨两位诗人的不同风格和对生活的不同态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王禹偁的多首诗作,可以深入了解其文学成就。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王禹偁的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