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绝句十七首》

时间: 2025-01-01 20:31:08

岸傍草树密,往往不知名。

其间有啼鸟,似与船相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岸傍草树密,往往不知名。
其间有啼鸟,似与船相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水边的景象,岸边草木茂密,令人难以辨认其名。树林中时常传来鸟儿的啼鸣,仿佛在向船只致意,热情地相迎。

注释

  • 岸傍:水边,岸边。
  • 草树密:草木繁茂、茂密。
  • 往往:常常,时常。
  • 不知名:不认识,不知道名称。
  • 啼鸟:鸣叫的鸟。
  • :好像,仿佛。
  • 相迎:迎接,招呼。

典故解析

此诗虽无显著典故,但“啼鸟”与“船相迎”暗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的敏感和亲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彦甫,号梅溪,宋代诗人,籍贯为今浙江省。他是早期宋诗的代表人物之一,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深切感悟。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杂诗绝句十七首》中的这一首展现了他细腻的观察力和对自然的热爱。诗的开头,通过“岸傍草树密”一句,描绘出了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画面,草木的茂密象征着自然的丰饶与活力。接着,诗人提到“往往不知名”,这不仅反映了他对自然世界的谦卑与敬畏,也暗示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知。

而“其间有啼鸟,似与船相迎”则增添了诗的动感,鸟儿的啼鸣如同在欢迎着来访者,表现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关系。这种意象不仅让读者感受到鸟鸣的悦耳,也让人体验到一种亲切、温暖的气氛。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刻画出一幅宁静而和谐的自然图景,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热爱与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岸傍草树密:水边的草木长得非常茂盛,给人一种生机盎然的感觉。
  • 往往不知名:这些草木的种类很多,诗人常常无法辨认它们的名字,体现了自然的复杂与多样。
  • 其间有啼鸟:在茂密的草木之间,时常可以听到鸟儿的鸣叫声,增添了生动的气息。
  • 似与船相迎:鸟鸣声仿佛是在热情迎接船只的到来,表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亲密。

修辞手法

  • 比喻:鸟鸣似乎在“迎接”船只,赋予了自然事物以人性化的情感。
  • 拟人:鸟儿被描绘成在与船只互动,展现出一种生动的场景。
  • 对仗:全诗在音韵和结构上保持了一定的对称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深切热爱与向往,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景象,体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的敬重与珍视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人与自然的交界,亦是静谧与安宁的地方。
  • 草木:代表着生命的繁盛与自然的丰饶。
  • 啼鸟: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声音,传达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感觉。
  • :代表着人类的探索与行旅,体现出人类与自然之间的互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述的环境是怎样的? A. 荒凉
    B. 茂密
    C. 寂静
    D. 热闹

  2. “似与船相迎”中的“似”字是用来表示什么? A. 确定
    B. 相似
    C. 反对
    D. 不确定

  3. 诗中提到的鸟儿是如何与船互动的? A. 在飞翔
    B. 在啼鸣
    C. 在争斗
    D. 在觅食

答案

  1. B
  2. D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唐代王维的《鹿柴》
  • 宋代苏轼的《题临安邱司马桃花》

诗词对比

王维《鹿柴》中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与梅尧臣的诗有着相似的自然描写,但王维更注重静谧的氛围,而梅尧臣则通过鸟鸣与船只互动展现了更为生动的场景。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但都体现了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热爱。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梅尧臣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
  • 《诗词鉴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