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七日始见白髭一茎》
时间: 2025-01-01 20:10:2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昔见白髭惊,今见白髭喜。
人将拔去之,我独不然耳。
拔之既更生,留之何所耻。
白日傥日拔,日拔讵能已。
黑壮不为贵,白衰不为鄙。
道德保於中,任从髭发齿。
白话文翻译:
过去看到白发会感到惊讶,而现在看到白发却感到高兴。
别人想要将我的白发拔掉,而我却并不这样认为。
拔掉白发之后还会再长出来,留下白发又有什么可羞耻的呢?
白天如果有阳光,阳光能否就此停止?
黑发并不珍贵,白发也没有什么低贱。
道德保存在内心,任由白发与齿牙自然生长。
注释:
- 白髭:白发,象征年岁渐长。
- 惊和喜:表示对白发的不同态度。
- 拔去:指别人对待老年人的偏见。
- 何所耻:指没有什么可羞耻的。
- 白日傥日拔:白天的阳光是否能停止。
- 黑壮不为贵,白衰不为鄙:黑发不一定有价值,白发也不应被看不起。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表达了对年龄的接受与自我肯定,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老年的态度转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青松,宋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闻名,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
创作背景:
在宋代社会,老年往往被视为衰退的象征,而白发则代表着智慧与经验。梅尧臣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年老的自豪和对白发的乐观态度,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成熟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白髭”作为中心意象,围绕着白发引发的思考展开。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年老的接受与欣赏,反映出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在古代,白发常常与衰老、失去活力相联系,但梅尧臣却将其视为智慧与成熟的象征,认为白发并不羞耻,反而值得骄傲。此外,诗中通过对比黑发与白发,强调了道德与内在修养的重要性,表明真正的价值在于内心的品质,而非外在的年龄。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然与洒脱,鼓励人们接受自己的年华,活出真实的自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昔见白髭惊,今见白髭喜。
- 表达了作者对白发的态度变化,从惊讶到欣喜。
-
人将拔去之,我独不然耳。
- 别人想要把白发拔掉,但作者却不这样想,表现出独立的见解。
-
拔之既更生,留之何所耻。
- 拔掉白发后还会再长,留下白发又有什么可羞耻的呢?强调了白发的自然性。
-
白日傥日拔,日拔讵能已。
- 即使是白天的阳光也无法停止,提示时间的流逝是不可逆的。
-
黑壮不为贵,白衰不为鄙。
- 黑发并不一定高贵,白发也不应被鄙视,强调内在的价值。
-
道德保於中,任从髭发齿。
- 道德存在于内心,任由白发与牙齿自然生长,体现了自然与真诚。
修辞手法:
- 对比:黑发与白发的对比,反映价值观的变化。
- 排比:整首诗的语句结构相似,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本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年老的欣然接受,倡导人们珍视白发所代表的智慧与经历,认为真正的价值在于内心的道德修养,而非外貌的变化。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髭:象征智慧与从容。
- 黑壮:代表年轻与活力,但并非绝对的价值。
- 道德:强调内在修养的重要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作者梅尧臣的时代是哪个朝代?
- A. 唐代
- B. 宋代
- C. 元代
-
诗中提到的“白髭”象征着什么?
- A. 年轻
- B. 智慧
- C. 财富
-
“黑壮不为贵,白衰不为鄙”这句诗的意思是?
- A. 黑发更有价值
- B. 白发不应被看不起
- C. 只有黑发才好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梅尧臣的这首诗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在主题上有所相似,均表达了对人生旅途的思考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梅尧臣强调的是对年老的接受,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了对身世与理想的追求。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梅尧臣诗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