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昭亭庙》
时间: 2025-01-01 21:09:4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谒昭亭庙
作者:梅尧臣
连峰到溪止,澄溜向潭泻。
庙道走山腰,雀雏鸣屋瓦。
古壁画云雷,空庭俨舆马。
眷予来故乡,絜斋陈奠斝。
尚想昔丱童,维愚托民社。
每从诸父赛,朅至此祠下。
今齿踰不惑,双亲世似寡。
过此无所祷,曷慕逢时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自然景观与庙宇的场景。连绵的山峰与溪水交汇,清澈的泉水倾泻入潭。庙宇的道路沿着山腰延伸,屋顶上小鸟的叫声清脆悦耳。古老的墙壁上画着云和雷,空旷的庭院里停放着华丽的马车。我来到故乡,恭敬地在简陋的斋堂中奉献酒器。我仍然怀念童年时光,那时我愚昧地寄托于民间社团。每次与长辈们参加节庆,都会来到这个祠堂。如今我已年过四十,双亲似乎已寡言少语。路过这里我不再祈祷,何必向时运亨通的人请教呢?
注释
- 连峰:连绵的山峰。
- 澄溜:清澈的泉水。
- 雀雏:小鸟,通常指幼鸟。
- 古壁:古老的墙壁。
- 云雷:指云和雷,可能象征着神灵的显现。
- 俨:正直、端庄的样子。
- 舆马:古时的马车,象征权贵。
- 眷予:关心我。
- 絜斋:简陋的斋堂,表示简朴。
- 丱童:指少年时期。
- 维愚:表示自己当时的愚笨。
- 朅至:恰好到来。
- 齰齒:年纪。
- 曷慕:何必仰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1060),字子华,号天池,宋代著名诗人,生于吴兴(今浙江湖州)。他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闻名,作品多涉及自然、人生、乡情等主题。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诗人回到故乡时,表达了对自然和故乡的深情以及对童年往事的怀念。在经历了人生的起伏后,诗人反思自己与时光的关系,流露出一种无奈与感慨。
诗歌鉴赏
《谒昭亭庙》是一首典型的抒怀之作,梅尧臣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往昔的追忆。诗的开头,诗人描绘了连绵的山峰和清澈的溪水,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观,展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接着,庙道的描述让人感受到一种人文气息,雀雏在屋瓦上的鸣叫更添生机。
随着诗的深入,诗人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强调了曾经的愚笨和对民间社团的依赖。这种回忆不仅是对过去的怀念,更是对自己成长过程的反思。随着年岁的增长,双亲的离世让人感到孤独,诗人经历了世事沧桑,无法再像年轻时那样对未来充满希望与祈愿。他的感慨引发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表达了对命运无力感的无奈。
全诗在描写自然与人文场景的同时,融入了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在时光流逝中的情感变化,从欣喜到无奈,展现了一个成熟诗人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连峰到溪止:描绘山与水的交汇,暗示自然的和谐。
- 澄溜向潭泻:清澈的水流向潭水,表现出自然的纯净。
- 庙道走山腰:庙宇的道路沿着山腰延伸,体现人文与自然的结合。
- 雀雏鸣屋瓦:小鸟的鸣叫声增添了生活的气息。
- 古壁画云雷:古老的壁画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沉淀。
- 空庭俨舆马:空旷的庭院和华丽的马车,象征着人们的追求。
- 眷予来故乡:表达诗人对故乡的情感。
- 絜斋陈奠斝:简陋的斋堂中奉献酒器,体现了对先人的敬仰。
- 尚想昔丱童: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展现了诗人的无忧无虑。
- 维愚托民社:愚笨的自己寄托于民间社团,表现出对社会的依赖。
- 每从诸父赛:与长辈们参加节庆,体现亲情与传统。
- 朅至此祠下:每次到达这个祠堂,表现出对故乡的依恋。
- 今齿踰不惑:诗人已年过四十,经历了人生的变化。
- 双亲世似寡:双亲已经去世,感到孤独与寂寞。
- 过此无所祷:经过这里不再祈求,表现出对命运的无奈。
- 曷慕逢时者:不再向幸运的人请教,表现出内心的平静与对命运的接受。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比喻人生的起伏与变化。
- 对仗:整首诗在语言上有一定的对仗和节奏感,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 拟人:雀雏鸣叫生动形象,增添了生活气息。
主题思想
本诗主题思想在于对故乡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诗人通过对自然和人文场景的描绘,表达对童年和故乡的眷恋,同时也反映出对人生的感慨与无奈。诗人从个人经历出发,探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展现了深刻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连峰:象征着稳定和持久。
- 澄溜:代表着纯净与清新。
- 雀雏: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 古壁:历史的沉淀与文化的传承。
- 空庭:孤独与寂寞的象征。
- 双亲:家族与亲情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雀雏鸣屋瓦”中的“雀雏”指什么?
- A. 幼鸟
- B. 大鸟
- C. 虫子
-
“今齿踰不惑”中“齿”指的是什么?
- A. 年龄
- B. 牙齿
- C. 头发
-
全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
- A. 快乐
- B. 怀念与无奈
- C. 轻松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乡村四月》 - 翁卷
诗词对比
《登高》与《谒昭亭庙》都表现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但杜甫的《登高》更多地反映了国事与个人的苦闷,而梅尧臣的《谒昭亭庙》则更侧重于对故乡和个人经历的回忆与反思。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特色,体现了不同的历史背景与个人经历。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梅尧臣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