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宫怨二首》
时间: 2025-01-04 07:17:3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陈宫怨二首
作者:许浑
风暖江城白日迟,
昔人遗事后人悲。
草生宫阙国无主,
玉树后庭花为谁。
地雄山险水悠悠,
不信隋兵到石头。
玉树后庭花一曲,
与君同上景阳楼。
白话文翻译:
春风温暖,江城的白昼显得悠长,
往日的事情留给后人只剩悲伤。
草木在空荡荡的宫阙间生长,
那玉树后庭的花儿又是为谁而开?
大地辽阔,山峦险峻,江水悠悠,
谁能相信隋朝的军队会到达石头城?
那曲调悠扬的玉树后庭花,
我愿与你同登景阳楼,共享美景。
注释:
- 风暖江城:指春风温暖的江城,暗指时光的流逝和环境的变化。
- 昔人遗事:往昔人的故事和遗留的事情,指历史的悲剧。
- 草生宫阙:草木在荒废的宫阙中生长,象征着国家的衰败和无人治理。
- 玉树后庭花:象征繁华与美丽,暗指美好事物的无主与凋零。
- 地雄山险水悠悠:描绘自然的雄伟与悠长,暗含历史的变迁。
- 不信隋兵到石头:指对历史事件的不信任,表现出对国家安全和历史悲剧的担忧。
典故解析:
“玉树后庭花”源于古代诗词中对美的追求,常用以形容繁华和美好的事物。诗中提到的“隋兵到石头”,指的是隋朝末年的动乱,历史上隋朝的灭亡和权力的更替给人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许浑(约759年-约822年),唐代诗人,字子远,号秋水,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之一,擅长五言律诗,风格清新、婉丽。他的许多作品反映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唐代中后期,正值国家动荡不安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历史的遗迹和对往昔的追忆,表达了对国家衰败、历史变迁的感慨。诗中反映出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历史的回望,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对现实的无奈与悲伤。开篇用“风暖江城白日迟”引入,描绘出春天的温暖与宁静,然而随即转入对“昔人遗事”的感慨,形成鲜明对比。诗人用“草生宫阙”表达了国破家亡后的荒凉,象征着昔日辉煌的宫阙如今已被荒草覆盖,令人感到心痛。
“玉树后庭花为谁”不仅是对美丽事物的质问,更是一种无奈与失落的情绪流露。随后的描写“地雄山险水悠悠”则以自然壮丽的描绘,反衬历史的悲剧,展现出时光的无情与历史的冲突。最后一句“与君同上景阳楼”则带有一种期盼与惆怅,诗人在回忆与现实之间寻找共鸣,渴望与友人一同欣赏美景,却又感到无奈。
整首诗情感深邃,语言凝练,体现了唐代诗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融汇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未来的憧憬。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风暖江城白日迟:春风温暖,江城的白昼显得悠长,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改变。
- 昔人遗事后人悲:历史的遗留和往事让后人感到悲伤,表达对历史的思考。
- 草生宫阙国无主:荒废的宫阙中生长着草木,象征国家的衰败与无人治理。
- 玉树后庭花为谁:美丽的花儿却无主,此句引发对美好与失落之间的思考。
- 地雄山险水悠悠:描写自然的雄伟和历史的悠长,暗含对国家安全的担忧。
- 不信隋兵到石头:对历史事件的不信任,表现出对国家动荡的忧虑。
- 玉树后庭花一曲:将美好的事物与友人分享,表达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 与君同上景阳楼:期望与友人共享美好景色,带有一种渴望与惆怅。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草生宫阙比作国家的衰败。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工整,展示了诗人的艺术技巧。
- 拟人:将花儿赋予情感,以表现对美好事物的思考。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表达了对国家动荡与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忧虑。
意象分析:
- 江城:象征着繁华与历史的交汇。
- 宫阙:代表昔日的权力与荣耀,现已荒废。
- 草:象征着衰败与遗忘。
- 玉树后庭花:美好与脆弱的象征,暗示着对美好事物的追忆。
- 山水:象征自然的雄伟与历史的悠长,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草生宫阙”中“草”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A. 繁荣
B. 衰败
C. 美好
D. 宁静 -
“玉树后庭花为谁”中的“为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愉悦
B. 怀念
C. 失落
D. 忧虑 -
“不信隋兵到石头”中提到的“隋兵”指的是哪个历史事件? A. 晋朝灭亡
B. 隋朝灭亡
C. 唐朝建立
D. 宋朝兴起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的美与历史的感慨,但更侧重于内心的宁静与远离尘嚣的生活。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衰败的忧虑,但更加直白和强烈,体现出对社会动荡的深切关注。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唐诗研究》
- 《许浑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