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酬报先上人登楼见寄(上人自峡下来)
作者: 许浑 〔唐代〕
丹叶下西楼,知君万里愁。
钟非黔峡寺,帆是敬亭舟。
山色和云暮,湖光共月秋。
天台多道侣,何惜更南游。
白话文翻译:
在西楼的丹叶下,我知道你在千里之外愁苦。
钟声不是来自黔峡寺,帆影也不是敬亭的舟。
山色与晚云交融,湖光与秋月相映。
天台山上有许多道友,何妨再南游一次?
注释:
- 丹叶:指的是红色的叶子,这里可能指楼前的红叶,象征着秋天。
- 万里愁:远方的朋友因距离而感到的愁苦。
- 钟非黔峡寺:黔峡寺是地名,指的是寺庙的钟声。
- 帆是敬亭舟:敬亭可能是指某个地方,舟则是船,意指轻舟在水面。
- 山色和云暮:形容山的颜色与暮色相融。
- 湖光共月秋:湖面上的光辉和秋天的月亮交相辉映。
- 道侣:指的是道教的朋友或同道。
- 南游:指向南方旅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许浑,字子渊,唐代诗人,以清丽婉约的风格著称,尤其擅长写山水田园诗。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唐代,诗人应好友的邀请,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及对美好自然景色的向往。
诗歌鉴赏:
许浑的《酬报先上人登楼见寄》是一首充满情感与自然美的诗作。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诗人传达了对远方朋友的关怀与思念。开头“丹叶下西楼”便勾勒出一个秋意盎然的画面,红叶映衬着西楼,生动而富有层次感。接着,诗人通过“知君万里愁”表达了对友人忧愁的理解,显示出深厚的友情。
随后,诗中提到的“钟非黔峡寺,帆是敬亭舟”,则运用了对比手法,将钟声与舟影引入,仿佛在诉说着友人并不在身边的空虚感。最后两句“天台多道侣,何惜更南游”则把情感升华至对道教友人的向往,表达了积极的人生态度与对未来旅途的期待。
整首诗在情感上细腻而丰富,景色描绘上则清新动人,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丹叶下西楼:在西楼下的红叶,暗示秋天的来临和忧伤的情绪。
- 知君万里愁: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感同身受。
- 钟非黔峡寺:借钟声的缺失,突出友人不在的孤独。
- 帆是敬亭舟:虽然没有见到熟悉的舟影,却让人心生牵挂。
- 山色和云暮:描绘了傍晚的山色与云彩的融合,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湖光共月秋:湖面与月光交辉,透露秋天的清冷与美丽。
- 天台多道侣:天台山上有众多道友,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
- 何惜更南游:表示不吝惜时间再去南方游玩,生活态度积极向上。
修辞手法:
- 比喻:钟声和帆影的比喻,反映出对故人的思念。
- 对仗:整首诗句与句间对比,形成一种和谐的音韵美。
- 意象:红叶、钟声、月光等意象,构成了诗歌的情感基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思念之情,展现了诗人对友人深切的关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丹叶:象征秋天,暗示时光流逝与情感的沉淀。
- 钟声:象征思念与孤独。
- 湖光与月:象征美好与宁静,同时也暗含着对生活的感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丹叶”指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
“钟非黔峡寺”一句中,钟声的缺失暗示了什么?
A. 自然的宁静
B. 友人的离去
C. 快乐的回忆
D. 生活的忙碌 -
诗中提到的“南游”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过去的怀念
B. 对未来的期望
C. 对友情的珍视
D. 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
- C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许浑与李白在描写自然时的手法有相似之处,但李白更偏向于豪放,许浑则更为细腻温柔。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个性和艺术追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许浑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