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浣溪沙 醮坛
作者:黄升 〔宋代〕
钟磬泠泠夜未央。
梨花庭院月如霜。
步虚声里拜瑶章。
紫极清都云渺渺,
红尘浊世事茫茫。
未知谁有返魂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夜深人静的场景,钟声和磬声清脆响起,夜晚尚未结束。梨花盛开,庭院中月光如同霜雪一样洁白。在步虚声中,人们在拜祭瑶章(神明)。紫极清都,云雾缭绕,象征着高远的境界;而红尘浊世则让人感到万事茫然。不知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谁还能拥有那可以返还灵魂的香气。
注释
- 钟磬:钟和磬是古代宗教仪式中常用的乐器。
- 泠泠:形容声音清脆悦耳。
- 瑶章:指神明的象征,通常与祭祀有关。
- 紫极清都:指仙境或清净的地方,象征着高雅和超脱。
- 红尘浊世:指世俗繁杂的世界,常用来形容人世间的喧嚣。
- 返魂香:指一种能够使人复生的香气,暗指灵魂的归还或复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升,字子华,号云山,北宋时期的诗人,生于政治动荡的年代,作品多表现出对社会现象的关注与思考。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一个宗教祭祀的场合,表达了诗人对神秘境界的向往,同时也在红尘浊世中感到迷茫和无奈。诗人在现代化和社会变革的背景下,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追寻与对现实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浣溪沙 醮坛》通过音乐、夜景、花卉等意象,营造了一个静谧而神圣的氛围。开头的“钟磬泠泠”便让人感受到一种清幽的氛围,似乎在提醒人们虽然夜色深沉,但内心却可以感受到一种宁静的力量。梨花的盛开和月光的洁白,映衬出一种纯净的美感,仿佛在暗示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将目光转向了拜祭的仪式,步虚声里蕴藏着人们对神明的敬仰与祈愿,这种神圣感与接踵而来的“红尘浊世”形成鲜明对比。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与迷茫,人生的繁杂令他感到困惑,而“未知谁有返魂香”的结尾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力感,仿佛在问:在这浊世中,谁能找到解脱的法门?
整首诗在情感上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既有对神秘境界的追求,也有对现实无奈的叹息,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与对当下社会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钟磬泠泠夜未央:夜深时分,钟声和磬声清脆响起,预示着祭祀活动的开始。
- 梨花庭院月如霜:梨花在夜色中显得格外美丽,月光洒在庭院里,像霜一样洁白。
- 步虚声里拜瑶章:在虚无缥缈的声音中,人们恭敬地拜祭神明。
- 紫极清都云渺渺:描绘了一个神秘的、超脱的境地,云雾缭绕,令人神往。
- 红尘浊世事茫茫:现实世界的繁杂与浑浊,令人感到迷茫与无奈。
- 未知谁有返魂香:在这复杂的世界中,谁能拥有能使灵魂复生的香气呢?
-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紫极”与“红尘”的对比,突出诗人在神圣与世俗之间的挣扎。
- 拟人:将自然元素(如月光、梨花)赋予感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意象:通过音响、光影和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祭祀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境界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与反思。
意象分析
- 钟磬:象征着宗教与精神的力量,代表着对神灵的敬仰。
- 梨花:象征纯洁与美好,反映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月光:象征着宁静与清明,给人以安慰。
- 紫极清都:象征理想中的境界,代表对超然生活的追求。
- 红尘:象征现实生活的纷扰与复杂,反映人们的苦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梨花庭院月如霜”表达了什么情感?
A. 伤感
B. 美好
C. 忧虑
答案:B -
“未知谁有返魂香”中的“返魂香”指的是什么?
A. 香料
B. 灵魂的归还
C. 祭品
答案:B -
诗中的“紫极清都云渺渺”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
A. 现实
B. 理想或超然的境界
C. 迷茫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 比较黄升的《浣溪沙 醮坛》与苏轼的《水调歌头》,两者都表现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但黄升更侧重于宗教祭祀的神秘感,而苏轼则更多地表达个人情感的抒发与对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赏析》
- 黄升的生平与作品研究相关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