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蒋志父春风亭韵 其一》
时间: 2025-01-06 11:15:4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不须举扇障西风,且付黄花一笑中。
渐喜卢㕙成两毙,仍愁蜂蚁起群雄。
未能长策辕从北,果有真儒辙岂东。
老我数奇何所用,快教儿辈学从戎。
白话文翻译
不必举扇遮挡西风,只需将黄花一笑而过。渐渐喜欢卢㕙的两种红色,却又忧愁蜂群蚁群的兴起。未能长久策马驱车北去,若真有儒生的踪迹又何必东行。年老的我数算奇事又有什么用,快让年轻人学习从军打仗。
注释
- 举扇:举起扇子,意指遮挡风。
- 黄花:指的是菊花,象征秋天的美好。
- 卢㕙:可能指一种花卉或是特定的物品,确切含义需结合上下文。
- 蜂蚁:比喻人群或事物的聚集。
- 长策:长久的计划或策略。
- 真儒:真正的儒者。
- 辙:车辙,引申为行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宋代著名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诗作见长。其作品常融入个人情感与历史观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天的春风亭,正值花开时节,诗人借景抒情,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青年应当追求理想的期许。
诗歌鉴赏
李曾伯的《和蒋志父春风亭韵 其一》以其淡雅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诗的开头通过“不须举扇障西风”一句,表现出一种洒脱的态度,似乎在说,不必刻意去遮挡外界的干扰,反而应该欣赏自然的美好。接着,诗人提到“黄花一笑中”,这不仅仅是对春天的赞美,更是一种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中间的两句提到“渐喜卢㕙成两毙,仍愁蜂蚁起群雄”,通过对比表现出诗人内心的矛盾,虽然沉醉于花香之中,但又忧虑于社会纷乱的局势。
“未能长策辕从北,果有真儒辙岂东”的两句,则是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表明了诗人对真正的学问和理想的追求,显示了其作为文人的责任感。最后,诗人以“快教儿辈学从戎”结束,寄予对年轻一代的期望,希望他们勇敢追求理想,投身于国家和社会的建设中。这种激励的情感,体现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对历史责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不须举扇障西风:不需要用扇子来遮挡西风,表达一种无畏的态度。
- 且付黄花一笑中:将心情寄托于黄花之中,体现对春天的享受。
- 渐喜卢㕙成两毙:渐渐喜欢卢㕙的两种颜色,但又同时感到忧愁。
- 仍愁蜂蚁起群雄:担忧社会中蜂拥而至的人群,暗指纷乱的局势。
- 未能长策辕从北:未能有长远的计划向北方发展,反映出对未来的不确定。
- 果有真儒辙岂东:若真有真正的儒者行踪,又何必东行,表达对理想的追求。
- 老我数奇何所用:年纪渐老,所经历的奇事又有什么用,流露出一种无奈。
- 快教儿辈学从戎:希望年轻人学习从军,表现出对国家和责任的期盼。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生态度结合,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未能长策辕从北,果有真儒辙岂东”,增强了句子的对称感。
- 排比:通过排比句式表现内心的对比与矛盾,增强情感的张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人生、理想及责任的思考展开,强调年轻一代应当勇于追寻理想与理智,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切忧虑,展现出一种既积极向上又深邃的生活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风: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外界的干扰。
- 黄花:象征着生命的美好与希望。
- 蜂蚁:象征着人群的繁杂与社会的纷乱。
- 长策:象征着理想与追求的方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黄花”象征什么?
- A. 秋天的景象
- B. 生命的美好
- C. 忧愁
- D. 战争
- 答案:B
-
“快教儿辈学从戎”表达了诗人对年轻人的期望是?
- A. 学习文才
- B. 学习打仗
- C. 学习做生意
- D. 学习诗词
- 答案:B
-
诗中的“蜂蚁”主要指代什么?
- A. 自然现象
- B. 人群的聚集
- C. 社会的和谐
- D. 生活的乐趣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李曾伯的作品相比,陶渊明的《饮酒》同样描绘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事的无奈,但更侧重于个人的隐逸生活,而李曾伯则更关注社会责任与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李曾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