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庐山》

时间: 2024-09-19 21:27:13

问讯匡庐几度经,何时袖手摘天星。

世如春梦空头白,山似故景眼色青。

便欲移文寻鹤帐,又还呼渡过鸥汀。

它年学得香山士,定结茅庵入翠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问讯匡庐几度经,何时袖手摘天星。
世如春梦空头白,山似故景眼色青。
便欲移文寻鹤帐,又还呼渡过鸥汀。
它年学得香山士,定结茅庵入翠屏。

白话文翻译:

我问你,匡庐山我已经来过几次呢?什么时候可以闲适地去摘取天上的星星呢?
世间如同春梦,虚无缥缈一片空白;而那山却似曾相识,依旧青翠如昔。
我本想写信去找那隐士的住所,但又想起要渡过那鸥鸥飞舞的沙洲。
若干年后若能学得香山的隐士之道,必定在翠绿的屏风前结庐而居。

注释:

  • 匡庐:指庐山,位于江西省,以其奇特的山水风光著称。
  • 天星:比喻理想或追求,表达对高远目标的向往。
  • 春梦:比喻虚幻的事物,形容人生短暂而不实。
  • 故景:曾经见过的风景,这里指庐山的美丽景色。
  • 鹤帐:隐士的居所,象征着高洁的生活。
  • 香山士:指隐居于香山的高人,追求隐逸生活的人。

典故解析:

“香山士”指代隐士,反映了士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在中国古代,隐士文化盛行,许多士人选择远离尘嚣,隐居山林以追求内心的平静与理想的生活。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李曾伯,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表达个人情感。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诗人游历庐山时,表达了他对高洁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庐山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开头两句以问句形式引入,既表现了诗人对匡庐的熟悉,又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愁。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对春梦和故景的对比,表达了人世间的虚幻与山水的永恒,形成鲜明的对照。最后两句展现了诗人渴望追求隐逸生活的决心,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既有哲理的深邃,又有自然的美丽,展示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问讯匡庐几度经:通过问句引起读者的注意,暗示诗人对庐山的多次拜访。
    • 何时袖手摘天星: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世如春梦空头白:人生如梦,强调世事的无常与虚幻。
    • 山似故景眼色青:庐山的青翠景象令人感到亲切与怀念。
    • 便欲移文寻鹤帐:表达了诗人想要隐居的愿望。
    • 又还呼渡过鸥汀:描绘出渡过水面,走向隐士生活的情景。
    • 它年学得香山士:展现了对未来隐士生活的向往与期盼。
    • 定结茅庵入翠屏:描绘了理想中的隐居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春梦,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较为工整,增添了韵律美。
    • 意象:通过“天星”、“春梦”、“鹤帐”等意象增强了诗的意境。
  •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庐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思考。

意象分析:

  • 匡庐:象征着高洁与自然。
  • 天星:象征理想与追求。
  • 春梦:象征虚幻与无常。
  • 鹤帐:象征隐逸生活与高洁追求。
  • 翠屏:象征着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匡庐”指的是哪个地方?
      A. 安徽 B. 江西 C. 湖南
    2. “春梦”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现实生活 B. 虚幻的事物 C. 美好的未来
    3. 诗人希望在未来达到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A. 仕途荣华 B. 隐士生活 C. 游山玩水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望岳》
  • 诗词对比
    • 李曾伯的《过庐山》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描绘了自然与隐逸生活的主题,李曾伯更侧重于哲理的思考,而王维则强调自然的宁静与美。两者在意境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山水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