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饯章漕乐语口号》
时间: 2025-01-14 11:32:1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来湘话浙倍绸缪,天路风高借莫留。
不俟驾行何惮暑,适逢圭观恰当秋。
登仙堪羡星辰履,归老终寻雪夜舟。
公到甘泉陈大计,毋忘膏雨泽南州。
白话文翻译:
来湘与浙之间的交流,倍感周密细致;
天路高风,借此机会不应逗留。
不必等到驾车出行,何必畏惧酷暑;
适逢秋日,正好观赏圭观的美景。
登上仙界,令人羡慕如星辰般的行履;
归隐田园,最终追寻那雪夜的小舟。
公来到甘泉,筹划大计;
不要忘记那润泽南州的甘霖。
注释:
- 湘:指湘江,位于中国湖南省。
- 浙:指浙江省。
- 绸缪:周密安排。
- 天路:高远的道路,这里指代旅途或人生道路。
- 圭观:一种古代的天文观测工具,喻指观天。
- 仙:指神仙,象征理想或悠远的境界。
- 甘泉:指甘甜的泉水,引申为美好之地。
- 膏雨:滋润的雨水,象征恩泽。
典故解析:
- 圭观:源于古代天文学,指用于观测天象的仪器,象征高远的理想和追求。
- 甘泉:常用来比喻美好与恩惠,古代文人常以此寄托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曾伯,宋代诗人,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作品内容丰富,涵盖了山水、田园、咏怀等多个主题。他的诗歌常常富有哲理性,表现出对自然及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李曾伯的游历之中,表达了他对南方水乡的热爱,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诗中通过对旅途的描绘,反映出他对人生理想的思考与追寻。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旅行的过程,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开头两句以“来湘话浙倍绸缪”引入,表现出诗人对两地文化交流的重视,传达出一种周密细致的态度,似乎在强调生活的细致和重要性。接着“天路风高借莫留”,则表达了对生活旅途的积极态度,鼓励人们要把握当下,不必过于留恋过去。
后半部分的“登仙堪羡星辰履,归老终寻雪夜舟”描绘了一种理想化的境界,强调了追求精神生活的价值。诗人通过“公到甘泉陈大计,毋忘膏雨泽南州”这样的句子,提醒人们在追寻理想的同时,不要忘记对社会和他人的关怀,体现了一个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责任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来湘话浙倍绸缪”:表达了湘与浙两地之间的文化交融,强调了对细节的重视。
- “天路风高借莫留”:旅途应当果断,不应因小事而耽搁。
- “不俟驾行何惮暑”:出行不必等待,夏天的酷热也不应成为障碍。
- “适逢圭观恰当秋”:夏秋交替之际,正是观赏美景的好时机。
- “登仙堪羡星辰履”:登上理想的境界,令人向往的生活。
- “归老终寻雪夜舟”:归隐的心态,最终想要追寻宁静的生活。
- “公到甘泉陈大计”: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规划。
- “毋忘膏雨泽南州”:呼唤人们对他人的关心与责任。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旅途与人生比作高远的天路。
- 对仗:整首诗多处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在旅途中对自然与人文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意象分析:
- 湘、浙:象征文化的交汇与交流。
- 天路:象征人生的旅途,充满挑战与希望。
- 圭观:象征理想与追求的高远。
- 甘泉:象征滋润与恩惠,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以下哪一句表达了对文化交流的重视? A. 不俟驾行何惮暑
B. 来湘话浙倍绸缪
C. 归老终寻雪夜舟 -
“登仙堪羡星辰履”中“仙”指代什么? A. 神话人物
B. 理想境界
C. 旅行的目的地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李曾伯与陶渊明的作品均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李曾伯侧重于旅途与文化交融,而陶渊明则强调归隐与自然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