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犹记午桥边,曾吟太华莲。
浮生春梦耳,山色故人然。
翠滴层峦雨,青横一抹烟,
何时身此境,濯我以清泉。
白话文翻译:
我依然记得在午桥旁,曾经吟诵过太华山的莲花。
浮生如梦,春天的景象只在耳边回响,山色依旧如故人般温暖。
翠绿的雨滴在重峦上洒落,青烟如画般横亘在空中,
什么时候我能身处这样的境地,沐浴在清泉之中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犹记:仍然记得。
- 午桥:午桥是指某个特定的地点,可能是诗人曾经游玩的地方。
- 太华莲:太华山的莲花,象征美好和纯洁。
- 浮生:指短暂的人生。
- 故人然:像旧友一样,给人熟悉的感觉。
- 翠滴:翠绿的雨滴。
- 层峦:层层叠叠的山峦。
- 濯:洗涤,沐浴。
典故解析:
- 太华山:位于中国陕西省,是道教名山之一,古时文人常在此吟咏。
- 清泉:象征着纯净和清凉,传统文化中常用来比喻心灵的洗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以其清丽的诗风和细腻的情感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人生感悟,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
创作背景: 该诗可能创作于诗人游历太华山时,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个人情感的交融。同时,也反映出宋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诗歌鉴赏:
《望九华》是一首充满自然美和人文情怀的诗歌。诗人在午桥旁回忆起曾经吟咏太华山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深切怀念。诗的开头便以“犹记午桥边”引入,字句简练却富有情感,既表现了对过往的追忆,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接着“浮生春梦耳”,将人生的短暂与美好春光联系在一起,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哲思。
“翠滴层峦雨,青横一抹烟”两句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山雨后的清新景象,给人以生机盎然之感,展现出自然的韵味与诗人的细腻观察。最后一句“何时身此境,濯我以清泉”则为整首诗画上了句号,表达出诗人渴望回归自然、洗涤心灵的愿望,情感真挚,给人以深思。
整首诗以自然为背景,抒发了对生命、友情和自然的思考,具有深厚的哲理性与艺术魅力,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诗歌的追求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犹记午桥边:诗人怀念在午桥边的时光,暗示与自然亲密接触的美好回忆。
- 曾吟太华莲:联想到太华山的莲花,象征美好与纯洁,表示诗人与自然有过深厚的情感联系。
- 浮生春梦耳:强调人生如梦,春天的美好仿佛只是一瞬,表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山色故人然:山色如同故人,使人倍感亲切,暗示人与自然的情感连接。
- 翠滴层峦雨:描绘了雨后的青翠山峦,生动形象,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氛围。
- 青横一抹烟:青烟横亘在山中,增添了诗的层次感。
- 何时身此境:诗人渴望再次回到这样的自然境地,流露出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 濯我以清泉:希望能在清泉中洗净心灵,象征对纯净和宁静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相结合,形象生动。
- 对仗:如“翠滴层峦雨,青横一抹烟”,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意象:使用自然景象中的色彩,营造出诗的情感基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追忆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传递出一种淡然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午桥:象征回忆与美好时光的地点。
- 太华莲:象征纯洁与美丽。
- 翠滴:象征自然的清新与生机。
- 层峦雨:体现自然的变幻与生命的韵律。
- 清泉:象征心灵的净化与追求宁静的愿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午桥”是指什么?
- A. 一座桥
- B. 一种花
- C. 一种饮品
-
“浮生春梦耳”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人生的短暂
- B. 对春天的喜爱
- C. 对友情的怀念
-
“何时身此境”中诗人期望什么?
- A. 回到过去
- B. 沐浴在清泉中
- C. 享受生活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望九华》和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王维的诗更侧重于秋天的静谧,而李曾伯则通过春天的景象表达对生命短暂的思考。两首诗在情感基调上虽有不同,但均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各类中国古典诗词解析书籍与研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