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 祀灶日闻爆竹声》
时间: 2025-01-01 18:08: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发发寒初破,沉沉梦正惊。
梅花香里一时鸣。
恰似催将腊去试春声。
赋拟闲居岳,人同近市婴。
老来心性渐都平。
绿茗青灯猛地意纵横。
白话文翻译:
寒冷的天气刚刚过去,沉沉的梦中我被惊醒。
梅花的香气中,传来一阵阵的鸣叫声。
这声音仿佛在催促着腊月的结束,试探着春天的到来。
我打算闲居在山上,周围的人却都靠近市场的喧嚣。
年纪渐长,心境也愈加平和。
在绿茶和青灯的陪伴下,心中涌现出许多意趣。
注释:
- 发发:指寒冷的天气逐渐过去。
- 沉沉梦:形容梦境深沉,正处于沉睡状态。
- 梅花香里:梅花的香气,代表着冬季的气息。
- 腊去试春声:腊月结束,春天即将来临的预兆。
- 赋拟:打算、计划。
- 闲居岳:在山中安静地生活。
- 人同近市婴:人们却趋于市场的喧嚣。
- 绿茗青灯:绿茶与青色灯光的陪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华,清代诗人,其作品以清新脱俗著称,常表现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冬春之交,作者可能在此时感受到季节变换带来的心境变化,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因此写下此诗。
诗歌鉴赏:
《南歌子 祀灶日闻爆竹声》是一首在寒冬与初春交替之际的抒情诗。诗中通过对梅花香气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对春天的期盼和对冬日的告别,体现出生命的循环与变迁。开头“发发寒初破,沉沉梦正惊”表现出冬天的余寒与初春的来临,给人一种从沉睡中醒来的感觉,仿佛春天的气息正在悄然逼近。而“梅花香里一时鸣”则通过嗅觉与听觉的结合,增加了诗的立体感,让人感受到梅花的清香与春天的气息。
接下来的“恰似催将腊去试春声”一句,恰到好处地将春的气息与腊月的结束联系在一起,展现了时间的推移与季节的更替。诗人打算“闲居岳”,与自然亲密接触,远离喧嚣的市井生活,表现出一种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随着年岁渐长,“老来心性渐都平”,心境的平和与生活的知足,反映了作者对生命的哲学思考与内心的沉淀。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既有自然的描绘,又融入了人的情感,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它不仅是一首描写季节变迁的诗,更是对内心宁静的追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发发寒初破:寒冷的天气刚刚结束。
- 沉沉梦正惊:深沉的梦中被惊醒,暗示对冬天的告别。
- 梅花香里一时鸣:梅花的香气中,听到一阵鸣叫,暗示春天的到来。
- 恰似催将腊去试春声:声音像是在催促腊月的结束,春天的来临。
- 赋拟闲居岳:计划在山中闲居,渴望宁静。
- 人同近市婴:周围人却趋向市场的喧闹。
- 老来心性渐都平:随着年龄的增长,心境逐渐平和。
- 绿茗青灯猛地意纵横:在绿茶与青灯的陪伴下,心中涌现出许多意趣。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声音比作催促,形象生动。
- 对仗:诗中“绿茗青灯”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声音拟人化,使其具有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季节更替的敏感,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随着年岁增长而来的内心平和,展现了人对于自然与生活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高洁与坚韧,代表冬去春来的希望。
- 春声:暗示生命的复苏与新生。
- 绿茗:象征宁静与清雅的生活。
- 青灯:代表静谧的夜晚,营造出一种恬淡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梅花”象征什么? A. 冬天
B. 新生与希望
C. 喧嚣的生活 -
“老来心性渐都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焦虑
B. 平和与满足
C. 忧伤 -
“绿茗青灯”中的“青灯”指的是什么? A. 明亮的灯光
B. 夜晚的静谧
C. 春天的阳光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春天的期盼与对生活的感悟,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刻画。
- 《春望》:侧重于国家与个人命运的关系,展现了宏大的历史背景与深厚的情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姚华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