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飞雪洒芦如银箭,前雁惊飞後回眄。
凭谁说与谢玄晖,莫道澄湖静如练。
白话文翻译:
飞舞的雪花洒落在芦苇上,如同射出的银箭;前面的大雁受到惊吓飞起,后面又回头张望。
谁能说这里的景象与谢玄的晚霞相提并论呢?不要说澄澈的湖面静得像绢一样。
注释:
- 飞雪:飘落的雪花。
- 洒:洒落,散落。
- 芦:指芦苇,生长在水边。
- 银箭:形容雪花的洁白和快速落下的姿态。
- 前雁:指前面的大雁,受到惊吓而飞起。
- 回眄:回头张望,形容大雁的惊慌状态。
- 谢玄晖:指谢安和谢玄兄弟,他们的晚霞景色非常美丽。
- 澄湖:清澈的湖水。
- 静如练:形容湖面如绢布般平静。
典故解析:
谢玄和谢安是东晋时期的著名人士,以文才和风度闻名。谢玄晖指的是他们所描绘的美丽晚霞,常被用来形容自然景色的极致美。诗中提到的“澄湖静如练”,则是形容湖面平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书法家。他是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作品以清新、婉丽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物。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黄庭坚的晚年,他在自然景观中寻找灵感,表达对生命和自然的感悟。诗中对雪雁的描写,反映了他对生命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飞雪和大雁为主要意象,通过简洁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冬季雪景的独特美感。开头的“飞雪洒芦如银箭”一语,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雪花落在芦苇上的情景,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力。紧接着的“前雁惊飞後回眄”,则通过大雁的惊飞,传达出一种紧张刺激的氛围,仿佛在描绘冬季的寒冷与生命的脆弱。
后两句“凭谁说与谢玄晖,莫道澄湖静如练”则转向哲思,作者反问并否定了常见的审美观点,强调即使是美丽的自然景象,也无法与自身的体验相提并论。诗人在此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独特理解,以及内心对生命的深思。这种情感的深度与对比,使得整首诗富有层次感,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飞雪洒芦如银箭”:描绘飞雪的形态,形容其如箭般迅速落下,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 “前雁惊飞後回眄”:表现出大雁的惊慌,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
- “凭谁说与谢玄晖”:质疑传统审美,表明自己的独立见解。
- “莫道澄湖静如练”:再次否定平静湖面的美,以此引发更深层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雪花比作“银箭”,形象生动。
- 拟人:大雁的“惊飞”和“回眄”赋予其人性化的情感。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与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传统审美观念的质疑,并强调了自我体验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飞雪:象征寒冷、纯洁与短暂。
- 芦:象征柔韧和生命力。
- 大雁:象征迁徙与生命的转瞬即逝。
- 澄湖:象征宁静与美丽的外表下的深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飞雪洒芦如银箭”中,“银箭”用来形容什么?
- A. 雪花的颜色
- B. 雪花的形态
- C. 雪花的数量
- D. 雪花的声音
-
诗中提到的“谢玄晖”是指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一种自然现象
- C. 一位历史人物
- D. 一幅画作
-
诗的主题主要是:
- A. 自然的变化
- B. 生命的短暂
- C. 对传统审美的质疑
- D. 对历史人物的怀念
答案:
- B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黄庭坚与王维的自然诗歌两者均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但王维的作品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和谐,而黄庭坚则倾向于通过动态的描写表现生命的脆弱与思考的深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黄庭坚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