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斋东堂盆荷著花楼恪斋约客赏之时葛秋岩作》
时间: 2025-01-17 10:45:0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县斋东堂盆荷著花楼恪斋约客赏之时葛秋岩作
帘底陪清傍两年,愁城筑得许能坚。
诗章罢咏犹评画,管乐沈声却得蝉。
花县无心听夜漏,英溪有日罢归船。
敲窗更苦西风急,又揽闲情伴葛仙。
白话文翻译
在帘子底下陪伴清风已经两年,忧愁的城市筑得多么坚固。
诗歌吟咏完毕仍在评画,管弦乐声沉寂却听见蝉鸣。
花县没有心情听夜间的漏声,英溪有阳光时便不再归船。
敲窗的声音更让人感到西风的急促,又将闲情相伴葛仙。
注释
- 帘底:窗帘下,指在某种环境下。
- 愁城:忧愁的城市,表现作者的心境。
- 诗章:诗文,指诗歌的内容。
- 评画:评论画作。
- 管乐:管弦乐器,指音乐。
- 沈声:沉静的声音。
- 花县:指“花”的地方,可能为特定的地域。
- 夜漏:指夜间的漏水声。
- 英溪:指某条溪流。
- 敲窗:窗户被敲打的声音。
- 葛仙:葛仙是道教的仙人,象征超脱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嗣杲,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以诗歌和书法见长。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董嗣杲的作品多以景抒情,往往融入对社会和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作者在县斋东堂赏荷之际,表达了他在自然美景中与友人共赏的情景,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和城市压抑的感慨。诗中描绘的荷花和蝉声,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向往和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细腻的观察力。开头两句通过“愁城筑得许能坚”展现了作者对城市生活的无奈与忧愁,仿佛在说即使城市再坚固,也无法抵挡内心的惆怅。接着,诗人将诗歌与绘画相提并论,表明了艺术对他情感的表达和释放的重要性。
后半部分的“花县无心听夜漏”,则进一步抒发了对生活琐事的无所谓,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诗中出现的“英溪有日罢归船”,暗示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最后一句“又揽闲情伴葛仙”将闲情与道教文化结合,表达了对超然生活的向往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望。
整首诗在意象上丰富多彩,情感深邃,既有对现实的感慨,又有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体现了董嗣杲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帘底陪清傍两年:在窗帘底下陪伴着清风,时间已过去两年,表现了作者对环境的沉浸与依恋。
- 愁城筑得许能坚:忧愁的城市虽坚固,但心中的忧伤难以消解。
- 诗章罢咏犹评画:吟咏完诗歌后,仍在评论画作,表现出对艺术的热爱。
- 管乐沈声却得蝉:音乐的声音沉寂,唯有蝉鸣响起,反映出一种意境的孤寂。
- 花县无心听夜漏:对夜晚滴漏声的无心听取,表现出对世俗烦恼的漠视。
- 英溪有日罢归船:在阳光下的英溪,似乎有了归船不再的豁达。
- 敲窗更苦西风急:西风急促地敲打窗户,带来一丝冷意,表现出诗人的惆怅。
- 又揽闲情伴葛仙:伴随着葛仙的闲情,表现出对超脱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愁城”,通过对城市的比喻,表达内心的忧愁。
- 拟人:夜漏声与西风的描写,赋予自然以情感,使情景交融。
- 对仗:诗句之间有一定的对仗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生活的观察,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中种种忧愁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荷花:象征纯洁与美好,代表自然的生机。
- 蝉鸣:常与夏季和生命的繁荣相联系,象征生命的短暂与珍贵。
- 西风:代表秋天的到来,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葛仙:象征道教文化中的超脱与闲适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愁城”主要反映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忧愁
C. 兴奋
D. 无所谓 -
诗人对音乐的态度是什么? A. 喜欢
B. 没有感觉
C. 认为无趣
D. 觉得沉重 -
“敲窗更苦西风急”中的“西风”象征着什么?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答案
- B. 忧愁
- B. 没有感觉
- C. 秋天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的厌倦。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自然与人居的和谐,表现内心的宁静。
诗词对比
- 董嗣杲与陶渊明:两位诗人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但董嗣杲更多地表现出与友人共赏的情景,而陶渊明则更倾向于个人的隐逸生活。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典诗词入门》
- 《中国古诗词选》
以上是对《县斋东堂盆荷著花楼恪斋约客赏之时葛秋岩作》的全面解析,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