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独龙东路得平冈,始免游人屐齿妨。
更有主林身半现,与公随转作阴凉。
白话文翻译:
在独龙东路上修建了平坦的道路,开始让游人不再受鞋底磨损的困扰。
更有那主林的一部分隐现,与公路相随,成为游人行走时的阴凉。
注释:
- 独龙东路:指独龙江流域的东侧道路,此地地势较为险峻,修建平坦的路面十分重要。
- 屐齿:屐是古代的一种木鞋,屐齿就是木鞋的底部,容易在崎岖的路面上磨损。
- 主林:指主要的树林,林木的存在不仅起到遮阴的作用,也美化环境。
- 阴凉:阴凉处,指在阳光直射下的阴影区域,给人以凉爽的感觉。
典故解析:
此诗描写了独龙东路的修建,体现了当时交通改善的成果。古代诗人常以自然景观与人文活动相结合,表现对社会进步的关注,反映了王安石政治改革的背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倡导变法,推行新政,致力于增强国家实力。其诗词风格清新,常以自然景物抒发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当时王安石正力推新法,改善民生,修建道路是其中一项重要措施。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社会进步的期待与欣喜。
诗歌鉴赏:
这首诗虽然篇幅短小,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意象。诗的开头通过“独龙东路得平冈”展现了交通改善带来的便利,反映了王安石对社会改革的积极态度。随后提到“始免游人屐齿妨”,则直观地表明了修路对游人的实惠,表达了对民众出行条件改善的关切。最后一句“与公随转作阴凉”则不仅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描绘,更传达出了一种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在语言运用上,王安石善于通过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的字句来传达深远的意思。他将道路的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结合,表现了对生活和环境的深切关注。整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风光,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革与发展,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学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独龙东路得平冈:说明独龙东路的修整,使道路变得平坦。
- 始免游人屐齿妨:表示游人在行走时不再因路面不平而磨损鞋底,突显了便利。
- 更有主林身半现:描绘了道路旁树木的景象,暗示着自然的美好。
- 与公随转作阴凉:表达了树木为行人提供阴凉,增添了生动的场景。
修辞手法:
- 对仗:前两句“得平冈”和“免游人屐齿妨”,形成了工整的对仗。
- 拟人:树林似乎在为人们提供阴凉,赋予自然以生命的感觉。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交通的便利与自然的和谐,表达了对社会进步的赞美与期待,体现了诗人对民众生活改善的关心。
意象分析:
- 平冈:象征着平坦与顺利,代表着交通的畅通无阻。
- 屐齿:暗示着过去的艰辛与不便。
- 主林:代表自然的美好与人类文明的和谐共存。
- 阴凉:象征舒适与安宁,表达了对生活质量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王安石
- C. 杜甫
-
诗中“屐齿”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道路
- B. 一种鞋底
- C. 一种树木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自然的赞美
- B. 对社会进步的期待
- C. 对历史的追忆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春望》 - 杜甫
- 《早发白帝城》 - 李白
诗词对比:
- 王安石的《元丰二年十月政公改路故作此诗》与杜甫的《春望》均反映了社会变革,但王安石更关注民生与自然的和谐,而杜甫则多表现个人的忧国忧民情怀。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集》
- 《宋代文学概论》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