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雄墨池》

时间: 2025-01-19 18:01:55

宅废经池在,人亡墨溜乾。

蟾蜍兼滴破,科斗共书残。

蠹罢芸犹翠,蒸馀竹自寒。

他杨无可问,抚物费长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扬雄墨池 宋祁 〔宋代〕 宅废经池在,人亡墨溜乾。 蟾蜍兼滴破,科斗共书残。 蠹罢芸犹翠,蒸馀竹自寒。 他扬无可问,抚物费长叹。

白话文翻译: 废弃的宅院中,曾经用来研墨的池子还在,但人已不在,墨水也已干涸。 池中的蟾蜍和滴水都已破损,蝌蚪和文字也已残缺不全。 书籍被虫蛀后,书页依然翠绿,竹子在蒸腾后依然感到寒冷。 其他的扬雄已无处可问,只能抚摸着这些遗物,发出长长的叹息。

注释:

  • 扬雄: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的文学家、哲学家,此处指其遗迹。
  • 墨溜:指研墨的池子。
  • 蟾蜍:传说中月宫中的动物,此处指池中的装饰或象征物。
  • 科斗:蝌蚪,此处可能指池中的蝌蚪或象征文字的变形。
  • 蠹:虫蛀。
  • 芸:书页。
  • 蒸馀:蒸腾之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祁,宋代文学家,擅长诗词,其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此诗通过对扬雄遗迹的描写,表达了对过往文化巨匠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作者游览扬雄故居时所作,通过对遗迹的描绘,抒发了对扬雄的敬仰和对文化传承的忧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扬雄故居遗迹的描绘,展现了时光流逝和文化衰落的主题。诗中“宅废经池在,人亡墨溜乾”直接点出了故居的荒废和文化的断层,而“蟾蜍兼滴破,科斗共书残”则进一步通过具象的意象,加深了这种衰败感。后两句“蠹罢芸犹翠,蒸馀竹自寒”则通过对比,表达了即使物质形态尚存,但精神文化已不复当年的哀愁。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是对文化传承和历史记忆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宅废经池在,人亡墨溜乾”:废弃的宅院中,研墨的池子还在,但人已不在,墨水也已干涸,象征文化的断层和人的离去。
  2. “蟾蜍兼滴破,科斗共书残”:池中的蟾蜍和滴水都已破损,蝌蚪和文字也已残缺不全,进一步加深了衰败的意象。
  3. “蠹罢芸犹翠,蒸馀竹自寒”:书籍被虫蛀后,书页依然翠绿,竹子在蒸腾后依然感到寒冷,通过对比表达了物质尚存但精神已逝的哀愁。
  4. “他扬无可问,抚物费长叹”:其他的扬雄已无处可问,只能抚摸着这些遗物,发出长长的叹息,表达了深深的怀念和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蟾蜍兼滴破”中的“蟾蜍”比喻池中的装饰或象征物。
  • 拟人:如“蒸馀竹自寒”中的“自寒”赋予竹子以人的感受。
  • 对仗:如“宅废经池在,人亡墨溜乾”中的对仗结构,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扬雄故居遗迹的描绘,表达了时光流逝和文化衰落的主题,以及对过往文化巨匠的怀念和对文化传承的忧思。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宅废、经池、人亡、墨溜、蟾蜍、科斗、蠹罢、芸、蒸馀、竹、长叹。
  • 详细解释: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一个文化遗迹的衰败图景,通过具象的描绘,传达了深沉的哀愁和对文化传承的忧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墨溜乾”指的是什么? A. 墨水干涸 B. 池水干涸 C. 墨池损坏
  2. “蟾蜍兼滴破”中的“蟾蜍”象征什么? A. 月宫中的动物 B. 池中的装饰 C. 文字的变形
  3. “蠹罢芸犹翠”中的“芸”指的是什么? A. 书页 B. 竹子 C. 墨池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阅读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文化衰落的感慨。 诗词对比: 可以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对比,前者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后者则表达了对未来的展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宋代文学史》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