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彭泽》

时间: 2025-01-19 13:51:59

渊明昔抱道,为贫仕兹邑。

幡然复谢去,肯受一官絷。

予观长者忧,慷慨在遗集。

岂同孤蒙人,剪剪慕原隰。

遭时乃肥遯,兹理固可执。

独有田庐归,嗟我未能及。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渊明昔抱道,为贫仕兹邑。幡然复谢去,肯受一官絷。予观长者忧,慷慨在遗集。岂同孤蒙人,剪剪慕原隰。遭时乃肥遯,兹理固可执。独有田庐归,嗟我未能及。

白话文翻译

陶渊明曾经怀抱理想,因为贫困而在此地做官。后来他毅然辞官离去,不愿被一官半职束缚。我读他的遗集,感受到他的忧国忧民之情,慷慨激昂。他不同于那些浅薄无知的人,他向往的是广阔的原野和低湿之地。在时局艰难时,他选择了隐遁,这种道理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唯独他能够回归田园,而我却未能做到。

注释

  • 渊明:陶渊明,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以隐逸著称。
  • 抱道:怀抱理想。
  • 兹邑:此地。
  • 幡然:突然改变。
  • 谢去:辞官离去。
  • 一官絷:被一官半职束缚。
  • 长者忧:指陶渊明的忧国忧民之情。
  • 遗集:指陶渊明的诗文集。
  • 孤蒙人:浅薄无知的人。
  • 剪剪:浅薄的样子。
  • 原隰:广阔的原野和低湿之地。
  • 肥遯:隐遁。
  • 田庐:田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与王安石、苏轼并称“北宋三大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含蓄深沉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曾巩在游历彭泽时所作,彭泽是陶渊明曾经任职的地方。曾巩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陶渊明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未能实现的遗憾。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陶渊明辞官归隐的描写,展现了陶渊明的高洁品格和隐逸情怀。诗中“幡然复谢去,肯受一官絷”一句,生动地描绘了陶渊明辞官的决绝态度,表达了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而“予观长者忧,慷慨在遗集”则进一步强调了陶渊明的忧国忧民之情,使他的形象更加丰满。最后两句“独有田庐归,嗟我未能及”,则表达了曾巩对陶渊明的羡慕和对自己未能实现隐逸生活的遗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渊明昔抱道,为贫仕兹邑:陶渊明曾经怀抱理想,因为贫困而在此地做官。
  2. 幡然复谢去,肯受一官絷:后来他毅然辞官离去,不愿被一官半职束缚。
  3. 予观长者忧,慷慨在遗集:我读他的遗集,感受到他的忧国忧民之情,慷慨激昂。
  4. 岂同孤蒙人,剪剪慕原隰:他不同于那些浅薄无知的人,他向往的是广阔的原野和低湿之地。
  5. 遭时乃肥遯,兹理固可执:在时局艰难时,他选择了隐遁,这种道理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6. 独有田庐归,嗟我未能及:唯独他能够回归田园,而我却未能做到。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幡然复谢去,肯受一官絷”中的“幡然”与“肯受”,“复谢去”与“一官絷”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 比喻:如“岂同孤蒙人,剪剪慕原隰”中的“孤蒙人”比喻浅薄无知的人,“剪剪”比喻浅薄的样子。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陶渊明高洁品格和隐逸情怀的敬仰,以及对自己未能实现隐逸生活的遗憾。通过对比陶渊明的决绝态度和自己的无奈,诗人抒发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渊明:象征高洁品格和隐逸情怀。
  • 田庐:象征田园生活和自由。
  • 孤蒙人:象征浅薄无知的人。
  • 原隰:象征广阔的原野和低湿之地,代表自由和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陶渊明为什么辞官? A. 因为贫困 B. 因为厌倦官场 C. 因为时局艰难 D. 因为向往田园生活

  2. 曾巩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陶渊明的敬仰 B. 对官场的向往 C. 对隐逸生活的厌倦 D. 对现实的不满

  3. 诗中的“孤蒙人”指的是什么人? A. 高洁的人 B. 浅薄无知的人 C. 隐逸的人 D. 官场的人

答案: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表达了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隐逸情怀。
  • 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表达了王维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与曾巩的《过彭泽》:两者都表达了隐逸情怀,但陶渊明的诗更加直接和具体,而曾巩的诗则更加含蓄和抒情。

参考资料

  • 《陶渊明集》
  • 《曾巩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