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郓州新堂》

时间: 2025-01-02 12:23:35

百尺丰堂汶水滨,鲁侯清燕此逡巡。

溪寒素砾偏宜月,壁莹黄金不受尘。

引客笙歌行处是,赏心花木四时新。

未应久作林泉生,天子今思旧学臣。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郓州新堂 曾巩 〔宋代〕

百尺丰堂汶水滨,鲁侯清燕此逡巡。 溪寒素砾偏宜月,壁莹黄金不受尘。 引客笙歌行处是,赏心花木四时新。 未应久作林泉生,天子今思旧学臣。

白话文翻译

在汶水边上,有一座高达百尺的宏伟堂屋,鲁侯在这里清雅地宴请宾客,悠然自得。 溪水清澈,白石在月光下显得格外适宜,堂壁光亮如黄金,却不沾染尘埃。 这里常常有笙歌引客,赏心悦目的花木四季常新。 我不应该长久地隐居于山林泉石之间,因为天子现在正思念着像我这样的旧日学臣。

注释

  • 汶水:河流名,流经山东。
  • 鲁侯:指鲁国的君主,这里可能指代地方官员。
  • 清燕:清雅的宴会。
  • 逡巡:徘徊,悠然自得的样子。
  • 素砾:白色的石头。
  • 壁莹:墙壁光亮如玉。
  • 笙歌:指音乐和歌唱。
  • 赏心:令人心情愉悦。
  • 林泉:指隐居的地方。
  • 旧学臣:指曾巩自己,他曾是朝廷的学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含蓄深沉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曾巩在郓州(今山东郓城)任职时所作,描述了他在汶水边新建的堂屋,以及在此地的生活和感受。诗中透露出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朝廷的忠诚和对学问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郓州新堂的景致,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清雅生活的向往。诗中“溪寒素砾偏宜月,壁莹黄金不受尘”一句,以月光下的白石和光亮的墙壁,形象地表达了堂屋的清幽和高洁。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不愿长久隐居,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体现了诗人对学问和政治的执着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百尺丰堂汶水滨:描绘了堂屋的高大和地理位置。
  2. 鲁侯清燕此逡巡:描述了在此地举行的清雅宴会。
  3. 溪寒素砾偏宜月:通过月光下的白石,表达了堂屋的清幽。
  4. 壁莹黄金不受尘:以光亮的墙壁比喻堂屋的高洁。
  5. 引客笙歌行处是:描述了堂屋常常有音乐和歌唱。
  6. 赏心花木四时新:表达了堂屋周围花木四季常新的美景。
  7. 未应久作林泉生:表达了诗人不愿长久隐居的愿望。
  8. 天子今思旧学臣:表达了诗人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壁莹黄金不受尘”,将墙壁比作黄金,形象地表达了其光亮和高洁。
  • 对仗:如“溪寒素砾偏宜月,壁莹黄金不受尘”,通过对仗增强了诗句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清雅生活的向往和对学问、政治的执着追求,同时也透露出对朝廷的忠诚和对隐居生活的矛盾心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汶水:象征着诗人的生活环境。
  • 素砾:象征着清幽和高洁。
  • 黄金:象征着光亮和高贵。
  • 笙歌:象征着音乐和欢乐。
  • 花木:象征着自然和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壁莹黄金不受尘”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2. 诗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A. 长久隐居 B. 得到朝廷重用 C. 远离政治 D. 放弃学问

答案: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同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政治的执着追求。

诗词对比

  • 曾巩的《郓州新堂》与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但前者更侧重于对清雅生活的向往和对学问的追求,而后者则更侧重于对政治的执着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曾巩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
  • 《唐宋八大家文集》:收录了曾巩的文集,有助于全面了解其文学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