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杜相三首》

时间: 2025-01-01 18:37:22

翊戴唐虞旦暮中,忽将符节抚山东。

忆归慷慨无私计,抗疏频烦有古风。

世路一人知进退,士林当日计穷通。

寿觞须祝年年喜,旧德华夷望更隆。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翊戴唐虞旦暮中,忽将符节抚山东。忆归慷慨无私计,抗疏频烦有古风。世路一人知进退,士林当日计穷通。寿觞须祝年年喜,旧德华夷望更隆。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唐虞时代忠诚辅佐,日夜不息,突然被任命去山东安抚。回忆起归来的慷慨,没有私心,频繁上疏,展现出古人的风范。在世路上,一个人知道何时进退,当时的士人考虑的是如何通达。在寿宴上,必须年年祝福喜悦,旧日的德行在华夷之间更加受到尊敬。

注释:

字词注释:

  • 翊戴:辅佐。
  • 唐虞:指古代的贤君尧和舜。
  • 符节:古代官员的凭证,此处指任命。
  • 抚山东:指被任命去山东安抚。
  • 抗疏:上疏直言。
  • 频烦:频繁。
  • 世路:人生的道路。
  • 士林:指士人阶层。
  • 寿觞:寿宴上的酒杯。
  • 华夷:指中原和边疆的民族。

典故解析:

  • 唐虞:古代的贤君尧和舜,代表理想中的政治清明和君臣和谐。
  • 符节抚山东:指被任命去山东安抚,可能暗指诗人被任命为地方官,负责安抚民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与王安石、苏轼等人并称“宋代八大家”。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这首诗可能是曾巩在担任官职期间,对忠诚辅佐和政治理想的表达。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曾巩被任命为地方官,负责安抚民众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忠诚辅佐和政治理想的坚持,以及对个人进退和士人责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唐虞时代的理想政治和当下的现实,表达了诗人对忠诚辅佐和政治理想的坚持。诗中“翊戴唐虞旦暮中”一句,展现了诗人日夜不息的忠诚辅佐,而“忽将符节抚山东”则突出了他被任命去山东安抚的突然和重要性。后文通过“忆归慷慨无私计”和“抗疏频烦有古风”,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无私和古风,以及他在世路上的进退和士人责任的思考。最后,通过“寿觞须祝年年喜”和“旧德华夷望更隆”,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和对旧日德行的尊重。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忠诚和理想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翊戴唐虞旦暮中:诗人日夜不息地辅佐,暗指对忠诚和理想的追求。
  2. 忽将符节抚山东:突然被任命去山东安抚,突出了任务的重要性和突然性。
  3. 忆归慷慨无私计:回忆起归来的慷慨,没有私心,强调了诗人的无私。
  4. 抗疏频烦有古风:频繁上疏,展现出古人的风范,体现了诗人的古风。
  5. 世路一人知进退:在世路上,一个人知道何时进退,表达了诗人对个人进退的思考。
  6. 士林当日计穷通:当时的士人考虑的是如何通达,强调了士人的责任。
  7. 寿觞须祝年年喜:在寿宴上,必须年年祝福喜悦,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8. 旧德华夷望更隆:旧日的德行在华夷之间更加受到尊敬,强调了对旧日德行的尊重。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翊戴唐虞”比喻忠诚辅佐。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翊戴唐虞”与“忽将符节”,“忆归慷慨”与“抗疏频烦”。
  • 拟人:通过“旧德华夷望更隆”拟人化旧日的德行,使其显得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忠诚辅佐和政治理想。诗人通过对比唐虞时代的理想政治和当下的现实,表达了对忠诚辅佐和政治理想的坚持,以及对个人进退和士人责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唐虞:代表理想中的政治清明和君臣和谐。
  • 符节:代表任命和责任。
  • 山东:代表任务的重要性和突然性。
  • 寿觞:代表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 华夷:代表旧日德行的尊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翊戴唐虞旦暮中”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忠诚的追求 B. 对政治的失望 C. 对未来的担忧 D. 对过去的怀念

  2. “忽将符节抚山东”一句,暗指诗人被任命去哪里? A. 山东 B. 河南 C. 河北 D. 山西

  3. “忆归慷慨无私计”一句,强调了诗人的什么品质? A. 无私 B. 慷慨 C. 忠诚 D. 智慧

  4. “抗疏频烦有古风”一句,体现了诗人的什么特点? A. 古风 B. 现代风 C. 创新 D. 保守

  5. “寿觞须祝年年喜”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祝愿? A. 个人 B. 国家 C. 社会 D. 未来

答案:

  1. A
  2. A
  3. A
  4. A
  5.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政治理想的追求。
  •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诗词对比:

  • 曾巩的《上杜相三首》与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政治理想的追求,但曾巩的诗更加注重忠诚辅佐和个人进退的思考,而王安石的诗更加注重对家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曾巩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和主题思想。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曾巩诗歌的背景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