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点绛唇(兰花)
作者: 姚述尧 〔宋代〕
潇洒寒林,玉丛遥映松篁底。
凤簪斜倚。笑傲东风里。
一种幽芳,自有先春意。
香风细。国人争媚。不数桃和李。
白话文翻译:
在寒冷的树林中,优雅的兰花在松竹的掩映下显得格外清丽。
兰花的花瓣轻轻地倚靠着凤钗,傲然面对东风。
这兰花散发出一种幽幽的香气,早已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微风中,香气四溢,国人都为之倾倒,兰花的美丽不亚于桃花和李花。
注释:
字词注释:
- 潇洒:形容优雅、随意而不拘束。
- 寒林:指寒冷的树林。
- 玉丛:比喻兰花,兰花被称为“玉”,丛则是指一丛一丛的样子。
- 凤簪:一种装饰用的发簪,常用于女性的发饰。
- 东风:春天的东风,象征着春天的来临。
- 幽芳:幽静而芬芳的花香。
- 国人争媚:指人们争相欣赏、喜爱。
典故解析:
- 兰花在古代诗词中常被用来象征高洁、雅致的品格,是文人墨客所推崇的花卉。
- “桃和李”常用来指代春天的繁花,喻指美丽的女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述尧,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致力于诗词创作,作品多以清新、婉约而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强调春天的气息和兰花的高洁,反映了文人对美好自然景物的热爱与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点绛唇(兰花)》通过描绘兰花在寒冷林中的姿态,展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美感。诗中以“潇洒寒林”开头,便为整首诗奠定了优雅的基调,兰花的清丽被置于松竹的映衬之下,形成了一个和谐的自然景观。接着,诗人用“凤簪斜倚”描绘兰花的姿态,赋予了兰花以女性的柔美和高贵,仿佛一位优雅的女子在东风中傲然屹立。
“一种幽芳,自有先春意”一句,揭示了兰花的香气早已预示着春天的到来,这不仅是自然的变化,也是对生命的希望与向往。最后一句“国人争媚。不数桃和李”,更是将兰花的独特之美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暗示着在众多春花中,兰花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人们的倾心。整首词浸润着作者对兰花的赞美与向往,展现出一种超脱于世俗的高洁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潇洒寒林:描绘出兰花在寒冷森林中的轻盈姿态,表现出其优雅。
- 玉丛遥映松篁底:用“玉丛”比喻兰花,增加了其高贵感,与松竹的背景形成对比。
- 凤簪斜倚:以人化手法描绘兰花的姿态,增加了诗的意象美。
- 笑傲东风里:兰花在东风中傲然挺立,象征着坚韧与不屈。
- 一种幽芳,自有先春意:兰花的香气预示着春天的到来,充满生机。
- 香风细:微风中香气细腻,感染了周围的人。
- 国人争媚。不数桃和李:强调兰花的独特魅力,不同于常见的桃花、李花。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玉丛”比喻兰花,增强了形象感。
- 拟人:把兰花描绘成优雅的女性,赋予其情感。
- 对仗:如“笑傲东风里”,使整首诗更具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兰花的赞美,象征着高洁、优雅的品格,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向往,展现了清新脱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兰花:象征高洁、优雅,代表着一种独特的美。
- 寒林:象征环境,暗示兰花在艰难环境中仍能独立生长。
- 东风:象征春天的来临,代表着生机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潇洒寒林”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兰花的优雅
C. 寒冷的天气 -
“凤簪斜倚”中“凤簪”比喻什么?
A. 一种花
B. 女性的装饰
C. 春天的象征 -
诗中提到的“国人争媚”是指什么?
A. 人们争相欣赏兰花
B. 人们对桃花的喜爱
C. 人们的争斗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兰亭集序》 王羲之
- 《春望》 杜甫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姚述尧的《点绛唇(兰花)》更注重细腻的情感和花卉的描绘,而王维则通过山水来表达一种淡泊名利的心境。两者在意境和表达方式上各具特色,但都体现了对自然美的热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宋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