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即事》

时间: 2025-01-19 11:44:45

印奁封罢阁铃闲,喜有秋毫免素餐。

市粟易求仓廪实,邑尨无警里闾安。

香清一榻氍毹暖,月淡千门霿凇寒。

闻说丰年从此始,更回笼烛卷帘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印奁封罢阁铃闲,喜有秋毫免素餐。 市粟易求仓廪实,邑尨无警里闾安。 香清一榻氍毹暖,月淡千门霿凇寒。 闻说丰年从此始,更回笼烛卷帘看。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封好印章后,阁楼上的铃声也显得悠闲,庆幸有微薄的收获可以免去白吃。市场上的粮食容易求得,仓库充实,城中的狗没有警报,乡里安宁。清香的被褥温暖了一床,月光淡淡地照在千家万户,寒气中带着霿凇的寒冷。听说丰收的年景从此开始,再次点燃蜡烛,卷起窗帘观看。

注释:

字词注释:

  • 印奁:印章和印盒。
  • 阁铃:挂在阁楼上的铃铛。
  • 秋毫:比喻微小的收获。
  • 素餐:白吃,指无功受禄。
  • 市粟:市场上的粮食。
  • 仓廪:仓库。
  • 邑尨:城中的狗。
  • 里闾:乡里。
  • 氍毹:毛毯。
  • 霿凇:雾凇,寒冷天气中雾气凝结在物体上的冰晶。

典故解析:

  • 无特别典故提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与王安石、苏轼等人并称“唐宋八大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平实质朴著称,尤以散文见长。此诗描绘了一个宁静安详的冬夜景象,反映了作者对丰收年景的期待和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一个丰收在望的冬季,作者通过描绘冬夜的宁静和温暖,表达了对未来丰收的乐观和对和平生活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冬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安详的画面。首联写作者封好印章后的闲适心情,庆幸有微薄的收获可以免去白吃。颔联写市场上的粮食充足,乡里安宁,没有警报,反映了社会的稳定和富足。颈联通过清香的被褥和淡淡的月光,营造了一个温暖而宁静的夜晚氛围。尾联则表达了对未来丰收的期待,再次点燃蜡烛,卷起窗帘观看,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和平生活的珍视和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心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印奁封罢阁铃闲:封好印章后,阁楼上的铃声也显得悠闲,反映了作者工作的完成和心情的放松。
  2. 喜有秋毫免素餐:庆幸有微薄的收获可以免去白吃,表达了作者对微小收获的满足和对无功受禄的反感。
  3. 市粟易求仓廪实:市场上的粮食容易求得,仓库充实,反映了社会的富足和稳定。
  4. 邑尨无警里闾安:城中的狗没有警报,乡里安宁,进一步强调了社会的和谐与安宁。
  5. 香清一榻氍毹暖:清香的被褥温暖了一床,营造了一个温暖舒适的夜晚环境。
  6. 月淡千门霿凇寒:月光淡淡地照在千家万户,寒气中带着霿凇的寒冷,形成了宁静而寒冷的夜晚氛围。
  7. 闻说丰年从此始:听说丰收的年景从此开始,表达了对未来丰收的期待。
  8. 更回笼烛卷帘看:再次点燃蜡烛,卷起窗帘观看,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秋毫”比喻微小的收获。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市粟易求仓廪实,邑尨无警里闾安”。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和平生活的珍视和对未来丰收的期待。通过描绘冬夜的宁静和温暖,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稳定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印奁:象征工作的完成和心情的放松。
  • 阁铃:象征闲适和宁静。
  • 秋毫:象征微小的收获和满足。
  • 市粟:象征社会的富足和稳定。
  • 邑尨:象征社会的和谐与安宁。
  • 氍毹:象征温暖和舒适。
  • 霿凇:象征寒冷和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秋毫”比喻什么? A. 微小的收获 B. 秋天的景色 C. 秋天的风 D. 秋天的果实

  2. 诗中“邑尨无警里闾安”反映了什么? A. 社会的动荡 B. 社会的和谐与安宁 C. 城市的繁华 D. 乡村的贫困

  3. 诗中“更回笼烛卷帘看”表达了什么? A. 对过去的怀念 B. 对未来的悲观 C.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D. 对现实的无奈

答案: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泊船瓜洲》:同样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通过梦境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曾巩《冬夜即事》与王安石《泊船瓜洲》:两者都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但曾巩的诗更注重细节的描绘,而王安石的诗则更注重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曾巩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唐宋八大家文集》:收录了曾巩的散文和诗歌,是研究其文学成就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