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离颍
原文展示:
河市千人聚,寒江百丈牵。
吾生能几日,此地费三年。
丛竹防供爨,池鱼已割鲜。
拙勤终不补,他日愧无传。
白话文翻译:
在河边的集市上,成千上万的人聚集,寒冷的江水牵引着我。
我这一生能有多少日子,在这里却耗费了三年。
丛生的竹子用来做饭,池塘里的鱼已经被割掉了。
尽管我努力工作,最终却无济于事,将来如果没有成就,真是令人羞愧。
注释:
- 河市:指河边的集市或集镇。
- 寒江:寒冷的江水,象征环境的艰苦。
- 费三年:在此地耗费三年时光,感慨人生短暂。
- 丛竹:指生长茂盛的竹子,用作防火或做饭的材料。
- 割鲜:指池塘里的鱼被捉走,表示生活的艰辛。
- 拙勤:指笨拙的勤奋,暗指努力却成效甚微。
- 无传:没有成就和名声。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反映了士人的无奈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类似于古代文人对个人成就和世事无常的普遍心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师道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生于南宋,因其作品在文学上具有独特的风格而闻名。他的诗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作者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磨砺与思考后,表达了对人生短暂、个人努力无法实现理想的感慨。诗中所描绘的环境和情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士人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离颍》是一首充满对人生思考的诗作。诗人在描绘河市的繁华与寒江的孤冷之间,展现了内心的矛盾与无奈。开篇“河市千人聚”,描绘出热闹的场景,随即转向“寒江百丈牵”,形成鲜明的对比,突显出个人的孤独与无助。接着,诗人自问“吾生能几日”,展现出对生命短暂的感慨,这种情绪贯穿整首诗,令人倍感惆怅。
“丛竹防供爨,池鱼已割鲜”这两句,既描绘了生活的琐碎,也隐含着对日常生存的无奈。竹子用来防火和做饭,显示了生活的艰辛,而池塘里的鱼被割走,则象征着希望与生计的匮乏。最后,“拙勤终不补,他日愧无传”,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努力的反思,感到自己的勤奋似乎无法换来应有的成就,最终可能无声无息地被人遗忘。整首诗透出一种深厚的哲理思考,以及对理想与现实的无奈感叹,令读者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河市千人聚:描绘了热闹的市集场景,表现出人们的忙碌与生活的喧嚣。
- 寒江百丈牵:冷清的江水与繁华的市集形成鲜明对比,暗示内心的孤独。
- 吾生能几日:感叹人生短暂,时间的流逝令人不安。
- 此地费三年:在此地耗费了三年的青春,令人感到惋惜。
- 丛竹防供爨:生活的琐碎,竹子用于生火做饭,反映了生存的艰难。
- 池鱼已割鲜:池塘里原本的希望与生计已被割走,象征失去。
- 拙勤终不补:虽然努力,但结果却不理想,感到无奈。
- 他日愧无传:对未来的担忧,可能会被人遗忘,令人羞愧。
修辞手法:
- 对比:如热闹的集市与寒冷的江水,形成鲜明对比。
- 象征:竹子和鱼象征着生活的艰辛与希望的流失。
- 反问:通过自问展现对人生的思考与无奈。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与对个人努力的反思,表达了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个体面对现实与理想的无奈与孤独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河市:象征繁华与喧嚣,反映社会的热闹。
- 寒江:代表孤独与冷清,传达诗人的内心感受。
- 丛竹:象征生活的艰辛与琐碎。
- 池鱼:象征希望与生计,反映失去的惋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河市”是指什么?
- A. 河边的集市
- B. 河流的宽度
- C. 河流的深度
-
作者对自己在此地三年生活的感受是?
- A. 开心快乐
- B. 担忧惋惜
- C. 不在乎
-
“拙勤终不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自己努力的肯定
- B. 对未来成就的担忧
- C. 对生活的满足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同样表达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 杜甫的《登高》:反映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慨。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相比,虽然两者都涉及对人生的思考,但王维更倾向于描绘自然之美与人情之感,而陈师道则更集中于对现实的无奈与对个人努力的反思。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曲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