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徐僊书三首
作者: 陈师道 〔宋代〕
诗成已作客儿语,笔下还为鲁直书。
岂是神仙未贤圣,不随时事向人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写成后,已经变成了客人闲聊的话语,
而我所写的还依然是鲁迅那样直白的文字。
难道是神仙不如贤圣吗?
其实是因为不随时事而与人疏远。
注释
- 客儿语:指随意的、闲聊的言语,带有轻松、随便的语气。
- 鲁直书:鲁直指鲁迅,形容文字朴实直接,毫无修饰。
- 神仙:指超凡脱俗的人物,通常被认为有卓越的智慧和能力。
- 贤圣:指有德行和智慧的人,通常被视为道德的榜样。
- 时事:指社会上的重大事件或变革。
- 疏:指疏远、冷淡的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师道,字以恭,号白石,宋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闻名。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的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诗人可能正面临社会变迁带来的困惑和不安,因此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现实的观察与思考,展现了他对诗歌创作的态度和理解。
诗歌鉴赏
《徐僊书三首》是一首充满深意的诗作,诗人通过对比和反思,展现了他对文学创作意义的思考。开头两句以“客儿语”形容自己的诗作,似乎在自嘲作品的轻浮与随意,然而与“鲁直书”的对比又暗示了对文学表达的坚持。诗人并不满足于表面的风光,而是希望能传达更深的思想和情感。
接下来的两句则探讨了“神仙”和“贤圣”的关系。诗人似乎在质疑那些不参与社会事务的人是否真的高人一等,强调了创作与时事的紧密联系。这不仅是对个人创作的反思,更是对整个文学界的一种呼唤:文学应当与现实紧密结合,关注社会,关注人心。
整首诗通过简单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意蕴,展现了诗人对文学责任的思考,以及对创作的坚持与追求,是一篇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诗成已作客儿语:说明诗人作品的轻松随意,可能没有太多的深意。
- 笔下还为鲁直书:暗示自己追求直接、真诚的表达方式。
- 岂是神仙未贤圣:提出疑问,反思那些被看作高人一等的人的真实价值。
- 不随时事向人疏:强调不关注社会时事的态度,使人与世隔绝。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客儿语”和“鲁直书”的对比,表现诗人对文学创作的深层次思考。
- 反问:通过“岂是神仙未贤圣”的反问,增强了语气的力度,引人深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态度,以及对社会时事的关注,强调诗歌不仅要有艺术性,更要有社会责任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客儿语:象征轻浮,不严肃的态度。
- 鲁直书:象征真诚、直接,强调了文学的真实表达。
- 神仙:象征理想化的人物,超脱于世俗。
- 贤圣:象征有德行、有智慧的人,连接社会责任与道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鲁直书”指的是哪个文学家的风格?
- A. 李白
- B. 杜甫
- C. 鲁迅
- D. 苏轼
-
诗人对“神仙”的看法是?
- A. 认为神仙比贤圣更高尚
- B. 认为神仙与贤圣无差别
- C. 质疑神仙的价值
- D. 赞美神仙的超凡脱俗
-
“诗成已作客儿语”中的“客儿语”意味着什么?
- A. 严肃的文学作品
- B. 随便的、轻松的对话
- C. 传统的诗歌
- D. 高深的哲理
答案
- C. 鲁迅
- C. 质疑神仙的价值
- B. 随便的、轻松的对话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比较陈师道与白居易的作品,二者均关注社会现实,但陈师道更强调文学创作的责任感,而白居易则更侧重于情感的表达与社会的反映。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唐宋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