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寓有感,寄赠姜君研云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19 19:47:1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出门寒食清明节,
转眼风光到菊花。
顾我奔驰消岁月,
输君坐啸乐烟霞。
故乡迢递三千里,
水国浮沈百万家。
时事艰难生计薄,
担囊何日赴京华。
白话文翻译:
在寒食和清明节出门时,
转眼间美丽的秋菊又开了。
我只顾着奔波忙碌,消磨岁月,
而你却悠然自得,享受着烟霞的乐趣。
故乡遥远,足有三千里,
水乡中沉浮着数以百万的家庭。
眼下时事艰难,生活拮据,
我何时能够背上行囊,前往京华?
注释:
- 寒食:指寒食节,古代节日,纪念介之推。
- 清明:清明节,扫墓祭祖的传统节日。
- 菊花:象征秋天,也常用以表达高洁的情操。
- 奔驰:奔忙、奔走。
- 啸乐: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
- 迢递:形容路途遥远。
- 水国:指水乡,水域众多的地方。
- 浮沈:形容生计的艰难,生活不易。
- 担囊:背着行李,指旅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文泂,清代诗人,以其诗歌清新典雅著称,擅长描写自然与人生感悟。其作品多表现对社会现状的关心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生计艰难之际,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色与自身感受,反映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寒食与清明节为引子,描绘了从春到秋的时光流转,以及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开篇通过节日的场景引入,表现出诗人对时光飞逝的敏感,尤其是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接着,诗人对比了自己的忙碌与友人的闲适,表达了对生活状态的思考,隐含着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故乡的远离与生计的艰难,使得诗歌渗透着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无奈。
诗中“故乡迢递三千里,水国浮沈百万家”一句,深刻揭示了诗人在大时代背景下的孤独与渺小,尽管有万千家庭的浮沉,自己的命运仍显得微不足道。结尾的“担囊何日赴京华”则令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愿望与无力感,诗人希望能有朝一日能走出困境,但又感到无比的渺茫。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深刻反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出门寒食清明节:诗人提到的两个节日,标志着春天的结束与夏天的开始,暗示时间的流逝。
- 转眼风光到菊花:时间飞逝,秋季的菊花已然盛开,寓意美好时光的短暂。
- 顾我奔驰消岁月:诗人沉浸于忙碌的生活,忽视了时间的流逝。
- 输君坐啸乐烟霞:与友人相比,诗人感受到了一种生活的失落和对闲适生活的羡慕。
- 故乡迢递三千里:强调了与故乡的距离和对故乡的思念。
- 水国浮沈百万家:暗示着社会的动荡和人们的苦难。
- 时事艰难生计薄:反映了生存的压力和生活的不易。
- 担囊何日赴京华:表达了对未来的渴望与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寒食清明”和“菊花”,形成鲜明的对比。
- 比喻:如“水国浮沈”形象地描绘出生计的艰难。
- 排比:多次使用“何日”,加强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无奈。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和无奈,反映了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孤独与挣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食:象征着传统与祭祀,表现出对先人的怀念。
- 菊花:象征着高洁与坚韧,常用以表达诗人的志向。
- 故乡:承载着诗人情感的寄托,代表着温暖与归属感。
- 京华:象征着理想与希望,代表着诗人对未来的憧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两个节日分别是: A. 春节和中秋节
B. 寒食节和清明节
C. 端午节和重阳节
D. 元宵节和冬至 -
诗人对比了自己和谁的生活状态? A. 友人
B. 家人
C. 同事
D. 学生 -
“担囊何日赴京华”的意思是: A. 何时能回家
B. 何时能去旅行
C. 何时能到达理想的地方
D. 何时能找到工作
答案: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与对生活的思考,但更强调了战乱带来的苦难。
- 李白《将进酒》:强调饮酒作乐与享受人生的态度,展现了另一种对待生活的方式。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