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时间: 2025-01-01 15:09:54

巫峡中宵动,沧江十月雷。

龙蛇不成蛰,天地划争回。

却碾空山过,深蟠绝壁来。

何须妒云雨,霹雳楚王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巫峡中宵动,沧江十月雷。
龙蛇不成蛰,天地划争回。
却碾空山过,深蟠绝壁来。
何须妒云雨,霹雳楚王台。

白话文翻译:

在巫峡的夜晚,雷声轰鸣,沧江在十月中响起雷电。
龙和蛇无法藏匿,天地间似乎在争斗。
雷声如同碾压过空中的山,深深的绝壁迎面而来。
何必嫉妒那云雨呢?这霹雳声如同楚王的台阁。

注释:

  • 巫峡:指巫山的峡谷,位于长江上游,以其险峻著称。
  • 沧江:指长江,"沧"意指深广,"江"为河流。
  • 龙蛇不成蛰:龙和蛇都无法藏身,形容雷电震撼天地。
  • 天地划争回:天地之间好像在进行激烈的争斗。
  • 却碾空山过:雷声如同碾压空中的山,形象生动。
  • 深蟠绝壁:形容高耸的绝壁,给人一种压迫感。
  • 妒云雨:何必嫉妒云和雨,暗指雷电的威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的诗歌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情感真挚,风格多样,常以忧国忧民的情怀著称。

创作背景:

《雷》写于杜甫晚年,正值安史之乱后,国家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写雷电的壮观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诗歌鉴赏:

杜甫的《雷》以巫峡的夜晚雷声为引子,运用生动的意象描绘了雷电的壮观。首句“巫峡中宵动”,点明了时间和地点,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氛围。接着“沧江十月雷”,将雷声与江水的浩荡相结合,增强了视觉与听觉的冲击力。诗中“龙蛇不成蛰”形象地体现了自然的力量,雷电使得生物无法藏匿。之后“天地划争回”,则进一步提升了天地之间的对立与冲突感。

整首诗通过雷电的威力,隐喻了人世间的纷争与不安,反映了诗人对时局的深刻思考。最后一句“何须妒云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淡然态度,似乎在说,不必嫉妒那些看似柔弱的云雨,雷声的威力更为震撼。诗人通过雷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社会动荡的不安,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巫峡中宵动:在巫峡的夜晚,雷声轰动。
  2. 沧江十月雷:十月的沧江响起雷声,强调时节和地域的特定性。
  3. 龙蛇不成蛰:龙和蛇都无法藏匿,表现雷电的强大。
  4. 天地划争回:天地之间像是在激烈争斗,形成对立局面。
  5. 却碾空山过:雷声好似碾压空中的山,形象生动。
  6. 深蟠绝壁来:高耸的绝壁迎面而来,增强了压迫感。
  7. 何须妒云雨:不必嫉妒云雨,暗指雷电的威力超越其它自然现象。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雷声比作碾压的力量,生动形象。
  • 拟人:天地之间的争斗,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诗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雷电的壮观景象,反映了杜甫对大自然的敬畏以及对社会动荡的忧虑,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哲理思考和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力量与威严,表示自然的不可预测性。
  • 巫峡:代表险峻和神秘的自然环境。
  • 沧江:象征辽阔与深邃,带有历史的厚重感。
  • 龙蛇:象征生物的无助与脆弱,映衬出雷电的强大。
  • 云雨:象征自然现象,表现出对比与嫉妒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巫峡”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长江
    • B. 黄河
    • C. 珠江
    • D. 淮河
  2. 诗中“龙蛇不成蛰”意指什么?

    • A. 自然和谐
    • B. 雷电的力量使生物无法藏匿
    • C. 生物的团结
    • D. 生态的平衡
  3. 诗中“何须妒云雨”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嫉妒
    • B. 蔑视
    • C. 赞美
    • D. 淡然

答案:

  1. A. 长江
  2. B. 雷电的力量使生物无法藏匿
  3. D. 淡然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李白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 《春望》与《雷》:两首诗均反映了杜甫对社会动荡的关注,前者通过春天的景象表现出对国家的忧虑,后者则通过雷电的威力表现出自然的震撼与人世的无奈。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甫诗全集》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