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秋苦热,堆案相仍(时任华州司功)》
时间: 2025-01-14 20:08:3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早秋苦热,堆案相仍
七月六日苦炎热,对食暂餐还不能。
每愁夜中自足蝎,况乃秋后转多蝇。
束带发狂欲大叫,簿书何急来相仍。
南望青松架短壑,安得赤脚蹋层冰。
白话文翻译
在七月的炎热中,我感到无比痛苦,即使吃饭也觉得难以忍受。每到夜里,心中愁苦,最怕有蝎子出现,更不用说秋天时飞虫更多。束起衣带,心中烦躁得想要大声叫喊,手边的书本为何如此急切地堆积?远望南方,青松在短短的山壑中摇曳,真希望能光脚走在冰层上,感受一丝清凉。
注释
- 苦炎热:形容天气酷热令人痛苦。
- 对食:吃饭,指与人共进餐。
- 足蝎:足,指足够;蝎,指蝎子,象征夜间的恐惧。
- 束带:束起衣带,表示心情焦躁。
- 簿书:指书籍,表示文书工作繁重。
- 赤脚蹋层冰:象征渴望清凉的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并称,世称“李杜”。他一生经历了安史之乱,忠于国家,心系百姓,作品数量众多,风格多样,常以忧国忧民之情为主题。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杜甫任华州司功期间,正值七月酷暑,诗人内心烦闷,感受到秋天的气息但又未能摆脱酷热的折磨。诗中表达了对酷暑的无奈、对工作的焦虑以及对清凉环境的渴望。
诗歌鉴赏
《早秋苦热,堆案相仍》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无奈。七月酷暑的描绘,不仅让读者体会到自然环境的压迫感,也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杜甫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寻找诗意,借用蝎子、飞虫等意象,表达了对夜晚的恐惧与对秋天的期待。诗中“束带发狂欲大叫”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内心的焦虑与不安,而“安得赤脚蹋层冰”则是对清凉世界的向往,展现出他对自然的渴望与对现实的反思。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充分体现了杜甫诗作的深度与广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七月六日苦炎热:七月的酷热让人苦不堪言,地点和时间的明确增强了诗的真实感。
- 对食暂餐还不能:即使是吃饭的时间也显得无比漫长,显示出酷热对生活的影响。
- 每愁夜中自足蝎:夜晚的恐惧感加重,暗示了内心的不安。
- 况乃秋后转多蝇:秋季的虫子更多,暗示着生活的不如意。
- 束带发狂欲大叫:束起衣带,内心焦虑,想要发泄情绪。
- 簿书何急来相仍:文书工作堆积如山,体现了诗人对繁忙生活的无奈。
- 南望青松架短壑:描绘自然景色,青松与山壑的结合,营造出一幅清凉的画面。
- 安得赤脚蹋层冰:渴望在冰上行走,表达对凉爽的强烈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酷热与烦躁的人生境况作比,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蝎子、飞虫的出现,仿佛在与人进行对抗,增强了生活的压迫感。
- 对仗:如“束带发狂欲大叫,簿书何急来相仍”,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酷热天气下的烦闷与无奈,表达了诗人对清凉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困境的反思,体现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同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炎热:象征生活的困境。
- 蝎子、飞虫:象征内心的恐惧与烦恼。
- 青松:象征清凉与宁静的理想境界。
- 层冰:象征渴望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七月六日”指的是哪个季节?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
“安得赤脚蹋层冰”中,诗人表达了什么愿望?
- A. 渴望工作的轻松
- B. 渴望生活的富足
- C. 渴望清凉的环境
- D. 渴望与友共饮
-
诗中提到的“蝎子”象征什么?
- A. 生活的困扰
- B. 自然的美丽
- C. 友谊的深厚
- D. 诗人的快乐
答案
- B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 《月夜忆舍弟》:表达了对亲情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杜甫 vs. 李白:杜甫的诗多寄托忧国忧民之情,而李白则更多表现个人情感与壮志,风格相对自由洒脱。
参考资料
- 《杜甫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