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至西都》

时间: 2025-01-01 13:54:31

伊川不到十年间,鱼鸟今应怪我还。

浪得浮名销壮节,羞将白发见青山。

野花向客开如笑,芳草留人意自闲。

却到谢公题壁处,向风清泪独潺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再至西都
欧阳修 〔宋代〕

伊川不到十年间,
鱼鸟今应怪我还。
浪得浮名销壮节,
羞将白发见青山。
野花向客开如笑,
芳草留人意自闲。
却到谢公题壁处,
向风清泪独潺潺。

白话文翻译:

在伊川不到十年的时间,
鱼鸟现在应该怪我回来。
白白得到浮名,丧失了壮志,
羞于将白发见于青山。
野花向客人盛开,仿佛在微笑,
芳草留住人心,令人感到悠闲。
却来到了谢公题壁的地方,
在清风中泪水独自潺潺流下。

注释:

  • 伊川:指的是诗人曾经游历的地方,象征着离别与思念。
  • 鱼鸟:象征着自然与自由,表达归来的惆怅。
  • 浮名:指的是名声,意指诗人感到名望的轻浮与无用。
  • 白发:象征年老与时光的流逝,表达对青春的怀念。
  • 谢公:指的是谢安,东晋名士,诗人提到他是因为怀念他的诗作。
  • 潺潺:形容水流声,表达内心的悲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吟先生,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以散文、诗词闻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风格清新、平易近人,注重情感表达。

创作背景:

《再至西都》写于欧阳修的晚年,表达了他对青春逝去的感慨和对故土的思念。诗中回忆起过去的游历,流露出对名利的反思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再至西都》是一首抒发个人感慨的诗,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与对自身处境的反思。开头两句以“伊川”引入,诗人感慨自己在这十年间的变化,似乎与自然的鱼鸟都生出了一种隔阂,表达出久别重逢的复杂情感。接下来,诗人自谴“浪得浮名”,显示出对浮华名利的厌倦,以及对壮志未酬的无奈。特别是“羞将白发见青山”,更是将个人的悲哀与自然的永恒对比,展现了对于青春逝去的深切感慨。

中间的“野花向客开如笑,芳草留人意自闲”,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诗人找到了片刻的宁静与安逸,仿佛自然给予了他慰藉。然而,最后两句再度回到内心的悲伤,提到“谢公题壁”处,诗人思绪涌动,泪水潺潺,表现出他对往事的追忆与无尽的惆怅。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过往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迷茫。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伊川不到十年间:表示时间的流逝,诗人和自然之间的距离与感情。
  • 鱼鸟今应怪我还:象征着归来的诗人与自然的隔阂。
  • 浪得浮名销壮节:表明对名利的无奈与失落。
  • 羞将白发见青山:感慨年老与失去青春的羞愧。
  • 野花向客开如笑:描绘春天的美好,自然的温暖。
  • 芳草留人意自闲:自然的景色让人感到放松与悠闲。
  • 却到谢公题壁处:提到谢公,带出怀旧的情感。
  • 向风清泪独潺潺:最终揭示内心的悲伤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鱼鸟”比喻自然与诗人之间的情感隔阂。
  • 拟人:野花“如笑”,使自然景物具有人性。
  • 对仗:如“浪得浮名”、“羞将白发”,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名利的反思以及对青春的怀念,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伊川:象征离别与思念之地。
  • 鱼鸟:自然的生灵,象征自由与生命。
  • 白发:时间流逝与沧桑感的体现。
  • 野花、芳草:代表自然的美好与诗人的内心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欧阳修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元代
    • D. 明代
  2. 诗中提到的“谢公”指的是谁?

    • A. 谢安
    • B. 谢道韫
    • C. 谢家
    • D. 谢灵运
  3. 诗中“羞将白发见青山”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 A. 自豪
    • B. 羞愧
    • C. 快乐
    • D. 不安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现对亲情的思念,但更加侧重于历史的沉重感。
  • 李白《庐山谣》: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豪放与洒脱的情怀。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欧阳修相关研究文献与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