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衔枝营巢树间经月不成而去》

时间: 2025-01-04 13:17:17

鸠妇那知自不材,树阴疏处起楼台。

可怜积木如山样,一桷何曾架得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鸠妇那知自不材,树阴疏处起楼台。可怜积木如山样,一桷何曾架得来。

白话文翻译:

这只鸠鸟的妻子难道知道自己不够聪明吗?在树阴稀疏的地方搭起了楼台。可怜那些堆积如山的木材,哪一根能搭建起巢来呢?

注释:

  • 鸠妇: 指的是鸠鸟的雌性,通常用来比喻那些不知量力的人。
  • 自不材: 自己不知道自己的才干不足。
  • 树阴疏处: 指树荫稀疏的地方。
  • 楼台: 这里比喻用树枝搭建的鸟巢。
  • 可怜: 表达怜悯之情。
  • 积木如山样: 指木材堆积得非常多。
  • 一桷: 一根木材。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通过鸠鸟建立巢的情景,反映出一种人对自身能力的认知不足,隐喻着某种社会现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诗人。他以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的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鸠鸟建设巢穴的无奈与感慨,可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个人经历等因素有关,体现了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鸠鸟建巢的情景,表达了对无知和盲目追求的批判,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在生活中常常低估自身的能力与条件。诗中的“鸠妇”隐喻那些不自量力的人,而“树阴疏处”则象征着环境和条件的不足。在这个背景下,诗人以“可怜积木如山样”来表现鸠鸟对于建巢的执着,但最后却发现“一桷何曾架得来”,暗示了追求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整首诗在简练的字句中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鸠妇那知自不材”:从鸠鸟的视角出发,指出其妻子不知道自己能力的不足。
    • 第二联“树阴疏处起楼台”:描述鸠鸟在不适合的环境中搭建巢穴的行为。
    • 第三联“可怜积木如山样”:表现鸠鸟虽有众多材料,但并不能成功搭建巢穴。
    • 第四联“一桷何曾架得来”:强调一根木材也无法顺利搭建巢穴,反映出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 修辞手法:

    • 比喻: 鸠鸟的行为作比,暗含人类的盲目追求。
    • 对仗: 诗句结构工整,形成一种韵律美。
  • 主题思想: 通过鸠鸟的行为,探讨人类在追求理想时对自身条件的忽视,以及由此带来的无奈与困境。

意象分析:

  • : 象征无知和盲目。
  • 树阴: 反映环境因素对行动的影响。
  • 木材: 代表资源与条件的积累,但不代表成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鸠妇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聪明的人
    B. 无知的人
    C. 勇敢的人
    D. 有才的人

  2. 诗中的“树阴疏处”指的是什么? A. 稠密的树荫
    B. 稀疏的树荫
    C. 树木的长度
    D. 树木的数量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杨万里的这首诗通过自然界的比喻,反映出人类社会的某些无奈,与杜甫的《春夜喜雨》在表现对自然的思考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杨万里更侧重于对人自身局限的反思。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
  • 《杨万里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