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东家娘子立花边,长笑花枝脆不坚。
却被花枝笑娘子,嫁期已是蹉春前。
阿婆辛苦住西邻,岂爱无家更愿贫。
秋月春风檐阁了,白头始嫁不羞人。
白话文翻译:
东家的女子在花边上站着,长久地笑着,觉得花枝脆弱不堪。
可是花枝反过来却在笑她,嫁期已经耽误在春天之前。
阿婆辛苦地住在西边邻居家,难道她愿意过没有家的贫穷生活?
秋月春风的日子已经过去,到了白头之年才开始结婚也不觉得羞愧。
注释:
- 东家:指东方的邻居,特指东边的家。
- 娘子:指年轻女子或妻子。
- 花枝脆不坚:指花枝脆弱,不牢固。
- 蹉春前:指耽误了春天的婚期。
- 阿婆:指年长的女性,这里指邻居的老妇人。
- 檐阁:屋檐和阁楼的组合,泛指家居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丰富的生活情感闻名。杨万里在诗歌中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南宋时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婚姻及女性地位的看法。诗中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年轻女子婚姻状况的思考,以及对传统婚姻观念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轻松幽默的语气,描绘了一位年轻女子在花边上立着的情景,表面上是对她的调侃,实际上却折射出对婚姻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通过“长笑”和“脆不坚”描绘了女子的青春活泼与对花枝的轻视,暗示她对婚姻的轻松态度。然而,花枝的反击却揭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婚姻的无奈,尤其是“嫁期已是蹉春前”一句,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与生存的现实。
接下来的两句揭示了老妇人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一种对生活的无奈与对家庭的渴望。尽管她们生活在贫穷中,但并不愿意过无家的生活,反映出对家庭的追求。最后一句“白头始嫁不羞人”则是对女性婚姻观的反思,强调了年龄与婚姻之间的关系,表现出一种对传统观念的挑战和自我肯定。
整首诗既有对女性处境的同情,也有对社会观念的讽刺,让人思考婚姻的真正意义。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东家娘子立花边:描绘出邻居年轻女子在花边上站立的景象。
- 长笑花枝脆不坚:她笑着,觉得花枝脆弱,象征着对生活的轻松态度。
- 却被花枝笑娘子:花枝反过来以一种拟人的方式嘲笑她,揭示出她的婚期已被耽误。
- 嫁期已是蹉春前:表达了对婚姻时机的无奈,春天是象征着青春与希望的季节。
- 阿婆辛苦住西邻:转入老妇人的生活,展现出另一种人生状态。
- 岂爱无家更愿贫:强调她宁愿过贫穷的生活,也不愿无家可归。
- 秋月春风檐阁了:描绘时间的流逝,秋月与春风象征着过去的美好时光。
- 白头始嫁不羞人:反映出一种对婚姻的自我肯定,尽管已年长。
-
修辞手法:
- 拟人:花枝被赋予了人的情感,反映出生活的无情。
- 对仗:如“阿婆辛苦住西邻,岂爱无家更愿贫”,展现了诗歌的工整与节奏美。
-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与选择,反映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家庭和婚姻的渴望与反思。
意象分析:
- 花枝:象征青春与美丽,亦代表脆弱与易逝。
- 娘子:代表年轻女性,体现出对婚姻的期待与困惑。
- 阿婆:象征年长女性的智慧与生活的艰辛。
- 秋月春风: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东家娘子”指的是?
- A. 西家的女子
- B. 东家的女子
- C. 南家的女子
-
诗中提到的“嫁期”是指?
- A. 结婚的时间
- B. 生育的时间
- C. 参加宴会的时间
-
诗中的“阿婆”代表了什么?
- A. 年轻女子
- B. 年长女性
- C. 妇女的朋友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中表达了对逝去青春的感慨,与杨万里的诗相比,更显得柔情和哀伤。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则表达了对家庭团聚的渴望,与杨万里的对家庭的讨论形成对比,前者更侧重情感的深刻,后者则以幽默反思。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杨万里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