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溪亭》

时间: 2024-09-19 21:53:56

身轻步稳去忘归,四柱亭前野彴微。

忽悟过溪还一笑,水禽惊落翠毛衣。

意思解释

过溪亭

作者: 苏轼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身轻步稳去忘归,四柱亭前野彴微。
忽悟过溪还一笑,水禽惊落翠毛衣。

白话文翻译:

我轻轻地走着,脚步稳健,竟然忘记了回家的路。
在四柱的亭子前,野草微微摇曳。
突然领悟到过溪时的那一抹微笑,
水中的鸟儿因惊吓而纷纷落下了翠绿色的羽毛。

注释:

  • 身轻步稳:形容走路轻巧稳健。
  • 忘归:忘记了回家的路。
  • 四柱亭:指有四根柱子的亭子,常见于古代园林。
  • 野彴:野生的草木,象征自然的生机。
  • :领悟、明白。
  • 水禽:水边的鸟类。
  • 翠毛衣:翠绿色的羽毛,形容鸟儿美丽的羽毛。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特别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反映了苏轼对自然的观察和与自然的和谐感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词、散文及书法艺术成就卓著,风格豪放洒脱,极具个性。

创作背景:
《过溪亭》创作于苏轼的晚年时期,反映了他在闲暇时光中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情景。诗中流露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领悟。

诗歌鉴赏:

《过溪亭》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人内心感受的诗作。诗中,苏轼通过轻快的步伐和忘却归途的状态,表达了他对自然的喜爱与向往。四柱亭前的野草轻轻摇曳,展现出了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画面。诗的后半部分,忽然领悟过溪的微笑,似乎是一种豁然开朗的境界。这里的“水禽惊落翠毛衣”不仅描绘了鸟儿因惊吓而飞落的场景,也暗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整首诗意境清新,情感真挚,充分体现了苏轼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身轻步稳去忘归:诗人在行走时感受到轻盈与稳健,心中无挂,似乎忘却了回家的事。
    • 四柱亭前野彴微:描绘在亭子前,野草微微摇曳的宁静场景。
    • 忽悟过溪还一笑:突然领悟到过溪的乐趣,心中不禁微笑。
    • 水禽惊落翠毛衣:水中的鸟儿因惊吓而落下美丽的羽毛,令人感受到自然的生动。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禽的羽毛与翠色作比,展现鸟儿的美丽。
    • 拟人:野草摇曳似乎在回应诗人的心情,赋予自然以生命感。
    • 对仗:全诗结构对称,形成和谐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苏轼在自然中的愉悦与释然,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 亭子:象征着人们与自然交流的空间。
  • 水禽:象征着自然的生动与活力。
  • 翠毛衣:象征着美丽与纯净,暗示自然的丰富多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身轻步稳”指的是什么样的状态?
    A. 忙碌
    B. 从容
    C. 紧张

  2. “水禽惊落翠毛衣”中“翠毛衣”指的是什么?
    A. 绿色的草
    B. 绿色的羽毛
    C. 绿色的水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湖上初晴后雨》 - 苏轼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水调歌头》与《过溪亭》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前者更侧重于情感的抒发,而后者则更注重对自然景色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东坡传》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