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善寺》

时间: 2025-01-17 09:19:51

古寺壑中好,到来真是禅。

松声流夜雨,草色积春烟。

钟仆无鸣日,碑残不记年。

却因荒寂意,与客更留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古寺壑中好,到来真是禅。
松声流夜雨,草色积春烟。
钟仆无鸣日,碑残不记年。
却因荒寂意,与客更留连。

白话文翻译:

这座古老的寺庙隐没在山谷中,来到这里真是令人感受到禅意。
松树的声音伴随着夜雨,草地的颜色在春烟中显得愈加迷蒙。
钟声在无声的日子里不再响起,碑文也因岁月的侵蚀而模糊,无法记起曾经的年限。
正是因为这里的荒凉与寂静,才让我与同行的客人更加留恋。

注释:

  • 古寺:指古老的寺庙,象征着历史与文化的积淀。
  • :山谷或深沟,暗示环境的幽静。
  • :一种佛教的修行方式,强调内心的宁静与领悟。
  • 松声:松树在风中发出的声音,给人一种自然和谐的感觉。
  • 流夜雨:夜晚的雨水流淌,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草色:草的颜色,象征春天的生机。
  • 积春烟:春天的烟雾,指潮湿的气候和朦胧的景象。
  • 钟仆无鸣日:钟声在无声的日子里没有响起,表现出一种孤寂。
  • 碑残不记年:碑文模糊不清,不能记住岁月,暗示历史的遗忘。
  • 荒寂意:荒凉与寂静的感觉。
  • 留连:依依不舍,流连忘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古度,清代诗人,因其诗风清新脱俗而受到当时文人的推崇。他的作品多以自然景色和人生感悟为题材,常表达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嘉善寺》创作于诗人游历至嘉善寺时,受其环境的影响,表达了他对宁静禅意的向往和对历史沧桑的感慨。这首诗反映了清代文人对自然与内心修养的追求。

诗歌鉴赏:

《嘉善寺》是一首通过描绘古寺景象而引发内心感悟的诗作。全诗以宁静的寺庙为背景,诗人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示了寺庙周围幽静的环境。开篇“古寺壑中好,到来真是禅”,直接点出古寺的美好,给人一种心灵的归宿感。接下来的“松声流夜雨,草色积春烟”,通过声音与色彩的对比,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特别是“钟仆无鸣日,碑残不记年”,不仅描绘了时间的流逝,也引发了对生命与历史的思考,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惆怅。最后一句“却因荒寂意,与客更留连”,则转入诗人的内心,表达了对这份宁静的留恋与向往,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历史的深刻关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古寺壑中好,到来真是禅:古寺位于山谷中,环境幽静,令人感受到禅的意境。
  • 松声流夜雨,草色积春烟:松树在夜雨中发声,草地的颜色在春天的烟雾中变得柔和。
  • 钟仆无鸣日,碑残不记年:钟声在平静的日子里不再响起,石碑上的文字因岁月的侵蚀而模糊。
  • 却因荒寂意,与客更留连:正是因为这里的荒凉与寂静,才让人与同行者更加留恋。

修辞手法:

  • 比喻:“松声流夜雨”,将松树的声音与夜雨结合,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松树的声音被赋予情感,仿佛在流淌的雨中诉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古寺的宁静环境,表达了诗人对内心宁静和历史沉淀的向往,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的关系,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寺:象征着历史与文化的积淀。
  • 松声:代表自然的和谐与宁静。
  • 夜雨:营造出孤独和思考的氛围。
  • 草色: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钟声:历史的回响与时间的流逝。
  • 碑文:人类的记忆与文化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古寺”位于何处?
    A. 山顶
    B. 山谷
    C. 平原
    D. 河边

  2. “钟仆无鸣日”中的“鸣”指的是什么?
    A. 鸟鸣
    B. 钟声
    C. 风声
    D. 人声

  3. 诗人为何对荒寂的环境感到留连?
    A. 因为热闹
    B. 因为自然
    C. 因为寂静
    D. 因为历史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题西林壁》苏轼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环境的感悟,但更多的是对家乡的思念。
  • 《题西林壁》:通过山水景色反映人生哲理,主题上与《嘉善寺》有相似之处,都是自然与内心的交融。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