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雨雪喜初晴,肩舆向晓行。
涧流残月落,烟散远风平。
寒气侵人骨,山光弄鸟声。
江湾看渐近,指点婺源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雨雪过后,天气初晴的清晨,诗人乘着轿子向前行走。山涧的流水在残月的映照下缓缓流淌,远处的烟雾散去,微风轻拂,空气显得格外宁静。寒气侵袭着人的身体,山间的景色伴随着鸟鸣声变得生动。江湾逐渐靠近,诗人指点着前方的婺源城。
注释
字词注释:
- 肩舆:古代一种由人抬的轿子。
- 涧流:山涧的流水。
- 残月:刚刚消逝的月亮,指天边的月亮未完全落下。
- 寒气:指寒冷的气息。
- 山光:山的光景,指山间的自然景色。
- 弄:玩弄,形容轻快的样子。
- 江湾:河流的湾曲处。
典故解析:
- 婺源城:婺源位于江西省,是一个以山水田园风光著称的地方,历史悠久,文化深厚,诗中提到的婺源城暗示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文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丁清度,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以写景抒情见长。其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情感真挚,语言优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复兴的时期,诗人可能是在一次出行中,经历雨雪后的清晨,受到自然景色的启发而作。
诗歌鉴赏
《芙蓉岭晓行》以清晨的雨雪初晴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出行的喜悦与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诗的开头“雨雪喜初晴”,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天气变化的欢欣,而且为整首诗定下了轻快的基调。接下来的“肩舆向晓行”,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悠然自得的行走状态,似乎诗人正沉浸于清新的自然之中。
“涧流残月落,烟散远风平”描绘了清晨的宁静与和谐。流水与残月的意象结合,创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生动的画面,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最后两句“江湾看渐近,指点婺源城”,则不仅让人感受到空间的延伸,也暗示了诗人对目的地的期待和向往,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旅程。
整首诗情景交融,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在自然中漫步时的心境与感受,不仅让人感受到秋冬交替时的寒意,也引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期待,是一首富有意境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雨雪喜初晴:描写天气变化,表达诗人对晴天的喜悦。
- 肩舆向晓行:乘轿子出行,营造出悠闲的氛围。
- 涧流残月落:描绘清晨山涧流淌的水与残月落下的景象,富有动感。
- 烟散远风平:表现远处的烟雾散去,风平浪静,意境宁静。
- 寒气侵人骨:通过身体感受寒冷,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山光弄鸟声:山光与鸟鸣声相互辉映,展现自然的活力。
- 江湾看渐近:描写旅途的接近,暗示目的地的希望。
- 指点婺源城:将目光投向目的地,体现诗人对美好前景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雨雪喜初晴”与“江湾看渐近”,展示了对称的美感。
- 拟人:烟雾“散去”,赋予自然元素以生命。
- 意象:如“残月”、“寒气”等,形成了丰富的视觉与感官体验。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旅行过程,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同时也暗含了对未来的向往与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雪:象征着洗涤与新的开始。
- 残月:表现出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变迁。
- 烟:象征着朦胧与宁静。
- 寒气:反映出旅途中的艰辛与挑战。
- 鸟声: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肩舆”指的是什么?
A. 马车
B. 轿子
C. 船
D. 自行车 -
“涧流残月落”中的“残月”指的是什么?
A. 太阳
B. 星星
C. 还未完全落下的月亮
D. 新月 -
诗中描绘的天气是怎样的?
A. 雨雪交加
B. 晴天
C. 烈日
D. 阴天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白居易的作品,描绘早春的景色。
- 《山中杂诗》:王维的诗作,表现山水与人情的融合。
诗词对比:
- 《江雪》(柳宗元):同样描写自然景色,但更强调孤独与清冷的意境。
- 《春晓》(孟浩然):描绘春天的生机,情感更为明朗。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山水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