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登锡山次陈逊其韵》

时间: 2025-01-17 08:42:25

秋高风力劲,乘醉上山巅。

塔影沉幽涧,松声落惠泉。

白头僧面壁,黄叶树参天。

客散喧归鸟,层城起暮烟。

意思解释

晚登锡山次陈逊其韵

原文展示:

秋高风力劲,乘醉上山巅。
塔影沉幽涧,松声落惠泉。
白头僧面壁,黄叶树参天。
客散喧归鸟,层城起暮烟。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天空高远,风劲吹拂,我醉意朦胧地登上山顶。
塔的影子在幽静的山涧中沉沉映出,松树的声音伴随着潺潺的泉水。
一位白发老僧在静静地面壁而坐,黄叶如树高耸入天。
游人散去,喧闹的鸟儿归巢,层层的城市在暮色中升起烟雾。

注释:

  • 秋高:形容秋天的天高气爽,天气清新。
  • 风力劲:风势强劲。
  • 乘醉:指在酒醉的状态下,意为诗人心情愉悦。
  • 塔影沉幽涧:塔的影子沉浸在隐秘的山涧中。
  • 松声落惠泉:松树的声音伴随着惠泉水声。
  • 白头僧:指年长的和尚,通常象征智慧与宁静。
  • 面壁:指僧人面对墙壁,常用来表示静思或修行。
  • 层城:指重重叠叠的城市。
  • 暮烟:傍晚时分升起的烟雾。

典故解析:

本诗中涉及的“白头僧”及“面壁”可联系到佛教修行,面壁思过是禅宗中的一种修行方式,象征着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明悟。“层城”则反映了当时的城市景象,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丁清度,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通过其作品可见其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秋天,诗人登山时感受到的秋风和醉意,使其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相结合,表达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思考。

诗歌鉴赏:

整首诗以“秋”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邃感悟。首句“秋高风力劲”便为全诗定下了清新明朗的基调,紧接着“乘醉上山巅”则传达出一种轻松自在的情绪,仿佛读者也能感受到那份醉意。随着诗句的推进,景物描绘逐渐深入,塔影、松声、白头僧等意象交织在一起,构建了一幅宁静而富有哲思的画面。最后两句描绘了人和自然的关系,游人归去,鸟儿归巢,城市在暮光中悄然升腾,形成一种和谐的氛围。整首诗让人感受到一种恬淡的心境,仿佛在提醒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也要留心自然的美好与内心的宁静。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秋高风力劲:描绘出秋天的空旷与气势,风的强劲使人感到神清气爽。
    2. 乘醉上山巅:表达诗人因醉意而感到的轻松与愉悦。
    3. 塔影沉幽涧:塔影映在幽静的山涧中,营造出幽深的意境。
    4. 松声落惠泉:松树的声音与泉水的潺潺声交融,形成自然的和谐。
    5. 白头僧面壁:白头僧在静思,象征着内心的智慧与宁静。
    6. 黄叶树参天:黄叶与高大的树木形成鲜明对比,象征自然的变迁。
    7. 客散喧归鸟:游人散去,喧闹的鸟儿归巢,反映出生活的宁静与归属感。
    8. 层城起暮烟:城市在暮色中升起烟雾,描绘出夜幕降临的景象。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塔影沉幽涧,松声落惠泉”,前后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松声落惠泉”,赋予松树以声音,使其生动。
    • 意象:如“白头僧”、“黄叶”、“层城”,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诗的氛围。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表达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沉思。

意象分析:

  • 秋天:象征着成熟与收获,也暗含了时光流逝的哲理。
  • 山巅:象征着追求与向上,代表诗人对精神世界的探索。
  • 白头僧:象征着智慧与宁静,体现了对内心修行的追求。
  • 黄叶:代表着生命的轮回与自然的变化。
  • 层城:象征着人类社会与自然的相互依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季节是哪个?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2. “白头僧”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年轻
    B. 智慧与宁静
    C. 喧嚣
    D. 自由

  3. 诗中提到的“层城”指的是什么?
    A. 一座山
    B. 一片森林
    C. 一座城市
    D. 一条河

答案

  1. C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体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李白《月下独酌》:则突出诗人孤独与自我对话的情感,与丁清度的陶醉于自然的情境形成对照。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清代诗人研究》
  • 《诗经与古诗词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