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陈传道秋日十咏之三秋夜》

时间: 2024-09-19 21:23:15

病骨倦空林,曳杖闲庭步。

暗烛与寒虫,迢迢思风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病骨倦空林,曳杖闲庭步。
暗烛与寒虫,迢迢思风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病重,身体虚弱,徘徊在空荡荡的树林中,手中拄着拐杖,悠闲地走在庭院里。暗淡的烛光与寒冷的虫鸣相伴,我遥远地思念着秋天的风和露水。

注释:

字词注释:

  • 病骨:身体虚弱,形容诗人的身体状况。
  • :疲倦、厌倦。
  • 曳杖:拄着拐杖行走。
  • 闲庭:指庭院,闲适的庭院。
  • 暗烛:微弱的烛光。
  • 寒虫:秋天的虫鸣,通常是指寒冷的虫子。
  • 迢迢:遥远的样子。
  • 思风露:思念秋天的风和露水。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通过“寒虫”“思风露”等意象,表现出诗人对于秋天的思念和对自然的感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贺铸(约1052年-1129年),字希夷,号秋水,晚号醉吟,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与诗人。他的作品多描写山水、田园,情感细腻,语言优美,常带有淡淡的忧愁。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秋天,正值诗人身体虚弱之时,结合时节的变化,表达了对秋夜的感受以及对自然的思考,反映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交融。

诗歌鉴赏:

《和陈传道秋日十咏之三秋夜》在简约的语言中蕴含了深厚的情感。诗的开头“病骨倦空林”,直接交代了诗人身体的虚弱与身处的环境,使读者感受到一种孤独和无助的氛围。接下来的“曳杖闲庭步”,则展现了诗人在这样的状态下,依然保持一种闲适的态度,似乎是在努力地享受生活中微小的乐趣。

“暗烛与寒虫”是诗中的一个重要意象,暗示了秋夜的宁静和孤寂,烛光微弱,虫鸣隐约,构成了一幅静谧的夜景。最后一句“迢迢思风露”,则将情感引向思念,诗人在这宁静的夜晚,思念着秋天的风与露水,暗含着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诗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淋漓尽致,映射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生命的思考。诗人通过秋夜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生命美好的追求,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病骨倦空林:诗人因病而感到虚弱,独自徘徊在空旷的树林中,展现了孤独和病痛的双重感受。
  2. 曳杖闲庭步:手中拄着拐杖,显得悠闲地走在庭院里,表现出一种无奈却又不失优雅的状态。
  3. 暗烛与寒虫:微弱的烛光与虫鸣相伴,营造出秋夜的宁静和孤寂。
  4. 迢迢思风露:遥远地思念着秋天的风和露水,反映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内心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并未使用直接的比喻,但通过意象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念。
  • 拟人:虫鸣在夜晚与诗人相伴,赋予了虫子情感,增强了诗的情趣。
  • 对仗:在“病骨”和“曳杖”之间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慨与对自然的思念,展现了深刻的哲理思考和对时光流逝的无限惆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病骨:象征着衰老和虚弱。
  • 空林:代表孤独与宁静的环境。
  • 暗烛:象征着微弱的希望与光明。
  • 寒虫:表现出秋季的严寒与生物的脆弱。
  • 风露:象征着自然的美好与诗人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述的环境是什么样的?

    • A. 繁华的街道
    • B. 空旷的树林
    • C. 喧闹的集市
    • D. 迷人的海滩
  2. 诗人用什么道具行走?

    • A. 拐杖
    • B. 木杖
    • C. 棍子
    • D. 轮椅
  3. 诗中提到的“寒虫”代表了什么?

    • A. 生命的顽强
    • B. 秋天的寂静
    • C. 春天的复苏
    • D. 暴风雨的来临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苏轼《水调歌头》:同样表现对自然的感怀与思念。
  2. 李白《静夜思》:表达孤独与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贺铸的《秋夜》与李白的《静夜思》均表现了在夜晚的孤独感,但贺铸更侧重于与自然的结合,而李白则是对家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