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剥啄延秋屋上鸟,明朝箭道入东都。
宫中亦有风流阵,不及渔阳突骑粗。
白话文翻译:
屋顶上的鸟在秋天啄食,明天的箭道将要通往东都。
宫中也有风流之事,但比不上渔阳突骑的粗犷。
注释:
字词注释:
- 剥啄:鸟用嘴啄食。
- 延秋:指秋天的延续,暗示时间的推移。
- 箭道:指通往东都的箭道,象征军事或交通路线。
- 东都:指长安(今西安),古代的政治中心。
- 风流阵:指宫中风流的情景或风流人物。
- 渔阳突骑:指渔阳的突骑,渔阳为古地名,突骑指快速的骑兵,象征勇猛。
典故解析:
- 渔阳突骑:引自历史上著名的勇士和战事,表现出对战斗的赞美与向往。
- 东都:古代王朝的中心,代表着权力与繁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1193),字君璧,号石湖,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和书法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体现出浓厚的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社会变革。作者通过描写鸟鸣和箭道,反映出对自然的感悟以及对当时政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鸟鸣与东都的军事动向,展现了诗人对时局的感慨。首句“剥啄延秋屋上鸟”勾勒出一幅温暖而宁静的秋日图景,鸟儿在屋顶啄食,暗示着生活的安逸与惬意。接着“明朝箭道入东都”,则从和平的自然转向紧迫的军事,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与思考。
诗的后两句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对比,宫中虽然有风流之事,但与外界的粗犷勇猛相比,显得微不足道。这一反差不仅揭示了社会的浮华与虚妄,更反映出诗人对真正英雄气概的追求。
整首诗气韵流畅,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充满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未来的思考。通过对细节的描绘,诗人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紧密结合,使这首诗成为了对当时社会的一种深刻反映。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剥啄延秋屋上鸟:描绘秋季的安静与温暖,鸟儿在屋顶啄食,象征着生活的平静。
- 明朝箭道入东都:转折至军事,暗示未来的动荡与战事,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 宫中亦有风流阵:宫廷中的风流人物,暗示政治生活的繁华与虚浮。
- 不及渔阳突骑粗:以渔阳的骑兵作为对比,强调真正的勇猛与豪情。
修辞手法:
- 对比:将自然的宁静与宫中的浮华对比,突显出社会的虚伪与动荡。
- 隐喻:鸟啄食隐喻生活的安逸,箭道则是未来的艰难之路。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与社会的对比,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反映了诗人内心对和平与英雄气概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鸟:象征自然的宁静与生活的安逸。
- 箭道:象征战争与动荡的未来。
- 风流阵:代表宫廷生活的浮华与虚伪。
- 突骑:象征勇猛的战士,表达对英雄气概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剥啄延秋屋上鸟”中“剥啄”指的是什么? A. 吃饭 B. 啄食 C. 飞翔 D. 叫声
答案:B -
“明朝箭道入东都”中的“箭道”象征什么? A. 农田 B. 交通 C. 战争 D. 宫廷
答案:C -
诗中提到的“渔阳突骑”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和平 B. 勇猛 C. 富贵 D. 文化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李白的《夜泊牛津》与范成大的《题开元天宝遗事》均对自然的描绘充满感情,但李白更为浪漫,表现了对人生的感慨,而范成大则更具社会责任感,关注国家的命运。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相关论文集及研究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