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曾仲躬侍郎同登伏龟二绝》

时间: 2025-01-04 09:26:33

带束江淮翠岫围,掌窥台殿碧鳞差。

刘郎句里登临眼,压倒三江二水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带束江淮翠岫围,掌窥台殿碧鳞差。刘郎句里登临眼,压倒三江二水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江淮的青翠山峦环绕着,手掌轻轻探望着碧绿的鳞片在台殿上闪烁。诗中提到刘郎的诗句,表达了登高望远的情景,感觉压倒了三江和两条河流的气势。

注释:

  • 带束:形容山峦青翠如带,束缚了一片江淮的景致。
  • 江淮:指的是长江与淮河,表示大江南北的交汇。
  • 翠岫:青翠的山峰,描绘自然的美丽。
  • 掌窥:用手掌遮住眼睛向外看,形象地表现出观察的姿态。
  • 碧鳞:形容台殿上光彩夺目的样子,暗指华丽的建筑。
  • 刘郎:指的是刘长卿,唐代著名诗人,以登高吟咏著称。
  • 压倒三江二水:意指诗句的豪迈气势,超越了江河的壮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1193),字君远,号石湖,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风格清新、自然。他的诗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国家面临外敌威胁,诗人以诗歌表达对美好自然的向往,同时也寄托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江淮的美丽景色为背景,描绘了诗人登高望远的情景。开头的“带束江淮翠岫围”展示了自然的壮丽,山峦环绕,似乎将诗人包围在一幅美丽的画卷中。接下来的“掌窥台殿碧鳞差”则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出诗人对台殿风光的细致观察,仿佛把自然之美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提到刘郎的诗句,暗示了诗人对诗歌的追求与对伟大诗人的敬仰。这里的“登临眼”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欣赏,更是对诗歌艺术的赞美,表达了在壮丽山河中,诗歌所能达到的情感共鸣和精神高度。

整首诗气势磅礴,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诗歌的崇敬,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带束江淮翠岫围:背景描绘,显示出江淮壮丽的自然景观。
  2. 掌窥台殿碧鳞差:细致观察的动作,表现出对美的感知。
  3. 刘郎句里登临眼:引入刘长卿的诗句,表达对伟大诗人的向往。
  4. 压倒三江二水诗:诗的壮阔气势,显示出诗歌的力量与影响。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翠岫围”比喻自然的美丽。
  • 对仗:上下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通过“压倒”表现出诗句的豪迈气势。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和引入诗歌,表达了对生命和艺术的热爱,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淮:象征广阔的自然和历史文化的交汇。
  • 翠岫:代表自然的美丽与宁静。
  • 碧鳞:暗示华丽和高贵的建筑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带束江淮翠岫围”的意象主要指什么?

    • A. 美丽的山川
    • B. 诗人的内心
    • C. 城市的繁华
  2. “刘郎”在诗中代表的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3. 诗歌的主题主要表现了什么?

    • A. 对历史的反思
    • B. 对自然和诗歌的热爱
    • C. 对战争的思考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范成大的这首诗与杜甫的《登高》有相似的主题,均以登高望远的情景表达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感悟。然而,杜甫的诗更强调个人的忧国忧民之情,而范成大则更加关注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的结合。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