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癸亥初春浔阳江干作》
时间: 2025-01-06 09:31: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未放阳春入鬓华。一生清恨过恒沙。东风泪满青芜国,子夜歌残碧玉家。羁思迥,水云赊。东蒙旧隐杳归槎。当时松雪心期在,何处招魂赋楚些。
白话文翻译:
春天还未能将生机带到我的鬓发上,我这一生的遗恨像恒河的沙粒一样多。东风带着泪水飘荡在青苔覆盖的国土上,午夜的歌声在碧玉般的家中渐渐消散。孤独的思绪飘荡,水与云的距离延展。东蒙的旧隐事已经无影无踪,归来的船只也难以寻觅。当初在松树和雪花间的心愿,如今又在哪里去招魂,赋诗给楚地呢?
注释:
- 鬓华:鬓发,指头发。
- 恒沙:恒河的沙,形容数量极多。
- 青芜国:指草木丰盛的地方,暗喻失落的故乡。
- 碧玉家:形容家中如碧玉般的美好,表达对家的思念。
- 羁思:被拘束的思绪。
- 水云赊:水与云的距离拉开,形容思绪的辽远。
- 东蒙:古代的地名,隐喻故乡或过去。
- 招魂:指呼唤亡灵,表达对逝去时光的追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方恪,清代诗人,生平不详,留存的诗作以清新细腻、情感真挚著称。他的诗风多受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影响,擅长描绘孤独与思乡之情。
创作背景:
《鹧鸪天 癸亥初春浔阳江干作》写于癸亥年春季,诗人在浔阳江边,面对春天来临与个人思绪的交织,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悟。
诗歌鉴赏:
陈方恪的这首《鹧鸪天》是一首充满感伤与思索的词作。全诗通过春天的意象,引入了时间的流逝与个人情感的深邃。开头的“未放阳春入鬓华”,生动地描绘了春天尚未到来时的孤寂与无奈,隐喻着人生的寒冷与等待。接着“清恨过恒沙”则进一步强化了对过往遗憾的沉重感,仿佛每一粒沙子都承载着无尽的痛苦与思念。
“东风泪满青芜国”一句,展现了自然与人心的共鸣,东风带来的不仅是春的气息,更是对故乡的思念与无奈。整首词通过水云的意象,传达出孤独的思绪,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迷惘与对过去的追忆。
最后两句“当时松雪心期在,何处招魂赋楚些”,则是对往日心愿的追问,蕴含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与失落。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故乡以及春天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未放阳春入鬓华:春天的生机尚未到来,喻示个人的生命状态。
- 一生清恨过恒沙:人生中的遗憾多如恒河的沙粒,表达无尽的惆怅。
- 东风泪满青芜国:东风带来的忧伤,映衬思乡之情。
- 子夜歌残碧玉家:午夜的歌曲渐渐消失,象征对家的思念与孤独。
- 羁思迥,水云赊:被拘束的思绪远离,水与云的意象传达思绪的辽阔。
- 东蒙旧隐杳归槎:对过去的隐秘与追忆,表达对往昔的怀念。
- 当时松雪心期在:当初的期望与理想依然存在。
- 何处招魂赋楚些:呼唤逝去的灵魂,渴望赋诗于楚地,表明对故乡的依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与个人的生命状态进行对比,富有情感层次。
- 拟人:东风的“泪”,使自然与情感产生共鸣。
- 对仗:如“羁思迥,水云赊”,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遗憾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故乡的思念,呈现出一种清新而又悲伤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阳春:象征生机和希望。
- 恒沙:代表无尽的遗憾与思念。
- 东风:传递情感与乡愁。
- 青芜国:象征故乡的繁荣与诗人的眷恋。
- 碧玉家:理想中的家,充满美好回忆。
- 松雪:象征纯洁的理想与心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未放阳春入鬓华”中的“阳春”指的是什么?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
“一生清恨过恒沙”中“恒沙”比喻了什么?
- A. 大量的快乐
- B. 无尽的遗憾
- C. 繁多的朋友
- D. 未来的希望
-
诗中提到的“青芜国”主要象征什么?
- A. 诗人的故乡
- B. 自然风光
- C. 诗人的理想
- D. 朋友的聚会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夜泊牛津》李白
- 《江南春》杜甫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描绘春天的景象,但更侧重于国事与个人命运的结合。
- 李白《夜泊牛津》:虽同为思乡之情,但李白的风格更为豪放,情感表达更为直接。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诗词解析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