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春暮寄姊》

时间: 2025-01-14 00:17:14

澒洞风尘十二洲。

东风连冻又如秋。

无端薄冰添新怨,长是轻妆忆旧游。

春渺渺,夜悠悠。

客中何事苦淹留。

重来未必芳期远,下九初三独倚楼。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鹧鸪天·春暮寄姊
作者: 陈家庆 〔清代〕

澒洞风尘十二洲。
东风连冻又如秋。
无端薄冰添新怨,
长是轻妆忆旧游。
春渺渺,夜悠悠。
客中何事苦淹留。
重来未必芳期远,
下九初三独倚楼。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通过描绘春天末尾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姐姐的思念。诗中提到江湖的风尘和东风的寒冷,仿佛又回到了秋天。薄冰的存在让人产生新的怨愤,回忆起往日的欢愉。春天似乎遥远,夜晚却漫长。身在异乡,心中愁苦难以消散。再次相聚的时光未必会远,但在这初春的夜晚,我独自倚靠在楼上,感到无比孤独。

注释:

字词注释:

  • 澒洞:形容水流湍急的样子,指江湖的广阔。
  • 连冻:指东风寒冷,似乎还带着冬天的气息。
  • 无端:没有理由;表示怨恨的情感。
  • 薄冰:春季初期残留的冰,象征着寒冷和惆怅。
  • 芳期:指美好的相聚时光。

典故解析:

  • 春暮:春天的尾声,象征着短暂的美好。
  • 重来未必芳期远:叹息重聚的时光不一定遥远,暗含对未来重逢的期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家庆(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善于抒发情感,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而细腻。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春天的末尾,表达了诗人对姐姐的思念与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感慨,反映了个人在离乡背景下的孤独与愁苦。

诗歌鉴赏:

《鹧鸪天·春暮寄姊》是一首充满春意与思念的词作。开篇通过“澒洞风尘十二洲”描绘春日的辽阔与苍凉,呈现出一种孤独而又广阔的心境。作者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紧密结合,东风虽是春天的象征,却又带着冬天的寒冷,映射出思念的冰冷与无奈。

接下来的“无端薄冰添新怨”句中,薄冰的意象使得情感更加复杂,既有对旧游的怀念,也有对新怨的感慨,这种复杂的情感通过细腻的描写显得尤为真实。整首词的情感层次丰富,既有忧伤的思念,也有对未来相聚的期待,体现了深厚的情感内涵。

结尾的“下九初三独倚楼”更是将思念推向高潮,诗人在初春夜晚独自倚楼,既是对孤寂的感受,也是对重聚的期盼。这种情感的波动与自然景象的交织,使整首词充满了诗意与哲思,展现了作者卓越的艺术才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澒洞风尘十二洲:描绘江湖的辽阔与苍凉,暗喻离散的游子。
  • 东风连冻又如秋:春风带着寒意,似乎让人感到秋天的萧瑟。
  • 无端薄冰添新怨:薄冰的存在引发新的怨恨,象征着对过往的思念。
  • 长是轻妆忆旧游:轻妆代表着年轻的美好,勾起对旧日游玩的回忆。
  • 春渺渺,夜悠悠:春天遥远,夜晚漫长,表达了孤独感。
  • 客中何事苦淹留:身在异乡,心中苦闷。
  • 重来未必芳期远:再次相聚的机会或许不远,表达希望。
  • 下九初三独倚楼:独自倚靠在楼上,感受孤独与思念的交织。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景象与个人情感进行对比,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 拟人:薄冰的存在被赋予了情感,表现了怨恨的情绪。
  • 对仗:整首词的结构严谨,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春天的景象与个人的思念,表达了对亲情的渴望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人们在异乡的孤独与对重聚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希望与重生,但在此却带有淡淡的忧伤。
  • 薄冰:象征着寒冷、孤独与思念,代表着未解的情感。
  • :夜晚的悠长与孤独感,营造出沉重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东风连冻又如秋”意指什么? A. 东风很温暖
    B. 东风寒冷,像秋天
    C. 春天非常美好
    D. 冬天已经过去

  2. “重来未必芳期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未来的绝望
    B. 对重聚的期待
    C. 对过去的怀念
    D. 对生活的无奈

  3. 诗中“下九初三独倚楼”体现了诗人的什么状态? A. 热闹的聚会
    B. 孤独的思念
    C. 快乐的心情
    D. 忙碌的生活

答案: 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与陈家庆的《鹧鸪天·春暮寄姊》都抒发了女性对逝去时光的思念,但李清照的作品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而陈家庆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更为广泛的孤独与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鉴赏》
  • 《古典诗词解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