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今传禁火已多年,
时记清明一日前。
杨柳无知偏犯禁,
桃花林外散轻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写到如今禁火已经多年,我想起清明节前的一天。无知的杨柳竟然触犯了禁令,桃花林外则飘散着轻烟。
注释:
- 禁火:禁止生火,特指禁烟、禁火的法令。
- 清明:清明节,春季节气之一,通常是在4月初,是扫墓祭祖的日子。
- 杨柳:春天常见的树木,象征着生机和生命。
- 桃花:春天盛开的花,象征美丽和爱情。
- 轻烟:指轻微的烟雾,通常与火有关。
典故解析:
-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阳历4月4日或5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体现了对先人的追思与怀念。
- 禁烟:反映了社会对火灾的重视和对公共安全的关注,尤其在春天,草木繁茂,火灾隐患增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搢珊,清代诗人,生活在清代中期。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为题材,表现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的交织。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正值对火灾防范意识逐渐增强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清明节的情景,反映出社会对禁烟政策的重视,同时又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禁令的无奈。
诗歌鉴赏:
《禁烟节》是一首具有浓厚社会责任感的诗作。诗中先提及“禁火已多年”,表明禁烟政策的长期存在,接着提到清明节前的情景,浑然一体地将节气与社会禁令结合了起来。诗人用“杨柳无知”形象地表现出自然与人类社会之间的矛盾,杨柳象征着春天的生机,却无意中触犯了禁令,暗示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困难。
“桃花林外散轻烟”则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情景,但轻烟的出现,又让人想起了禁烟的禁忌,形成了一种美与禁忌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社会禁令的反思。整首诗既有对清明节的追忆,也暗含了对禁令的无奈与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今传禁火已多年:说明禁烟政策已经实施很久,反映出对社会安全的重视。
- 时记清明一日前:提到清明节,营造出特定的时空背景,增强情感的共鸣。
- 杨柳无知偏犯禁:用拟人的手法,表现出自然无辜的状态,暗示人与自然的隔阂。
- 桃花林外散轻烟:通过轻烟的意象,揭示出生活中的矛盾与禁忌。
修辞手法:
- 拟人:如“杨柳无知”,赋予植物以人的特性,增加了诗的趣味性。
- 对比:将美丽的桃花与禁烟政策的压迫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张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清明节及禁烟的情景,表达了对生命美好的向往与对社会禁令的反思,表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杨柳:象征生命与自然的蓬勃。
- 桃花:象征美丽与爱情的象征。
- 轻烟:反映出生活的隐秘与禁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禁烟节》是在哪个节日的前一天写的? A. 端午节
B. 中秋节
C. 清明节
D. 春节 -
诗中提到的禁烟政策是为了什么? A. 保护环境
B. 防止火灾
C. 控制污染
D. 增加税收 -
诗中“杨柳无知”的意思是什么? A. 杨柳故意犯禁
B. 杨柳不懂禁令
C. 杨柳已被砍伐
D. 杨柳已经枯死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清明》杜甫
诗词对比:
- 《清明》与《禁烟节》都涉及清明节的主题,前者更多地关注于对逝去亲人的怀念,而后者则反映了当时禁烟政策的社会环境。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侧重,却都体现了对生命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与分析》
- 《清明节的传统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