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故里》

时间: 2025-01-01 15:54:28

高三十五悠悠者,半世渔樵孟诸野。

健笔题诗寄草堂,才名不在岑参下。

故里依然草泽滨,数家老屋自为邻。

可怜我是风尘吏,兼作东西南北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三十五悠悠者,半世渔樵孟诸野。
健笔题诗寄草堂,才名不在岑参下。
故里依然草泽滨,数家老屋自为邻。
可怜我是风尘吏,兼作东西南北人。

白话文翻译:

高适是个飘荡了三十五年的游子,半生都在孟诸的山水之间以渔樵为生。
他用健笔在草堂上题诗,才华和声名不逊色于岑参。
故乡依旧在草泽的边缘,几户老屋相依为邻。
可怜我只是个风尘中的小吏,身兼东西南北的游子。

注释:

  • 高适:唐代著名诗人,以边塞诗著称。
  • 悠悠者:指高适漂泊不定的人生状态。
  • 渔樵:指以捕鱼和砍柴为生,代表一种自然的生活方式。
  • 孟诸:指孟诸山,地处高适故乡,寓意乡土情怀。
  • 健笔:形容写作风格豪放、气势磅礴。
  • 岑参:唐代另一位著名诗人,以边塞诗闻名。
  • 草泽滨:指故乡的自然环境,草地和水边。
  • 风尘吏:指身为小官吏,常常在外奔波劳累。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高适”与“岑参”两位诗人曾在唐代诗坛并称。高适以边塞诗名扬,岑参则以其独特的风格受到青睐,诗中提到的“才名不在岑参下”体现了诗人对高适的敬意和自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初桐,清代诗人,生于康熙年间,其诗风豪放,常以自然景观和人生感悟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怀与社会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王初桐对高适的怀念与敬仰之际,反映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自己身为官吏的无奈,表达了对游子身份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高适的生平与个人经历,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人生的思考。诗开篇便提到高适的游子身份,营造出一种悠然的氛围,给人以宁静之感。接着提及高适的才华,显示出对其诗歌成就的认可,同时也暗示自己在文学创作上的追求。对于故乡的描绘,“故里依然草泽滨,数家老屋自为邻”展现了乡土的朴素与宁静,给人一种温暖的归属感。然而最后一句“可怜我是风尘吏”则带有一丝无奈与自嘲,反映了作者身为官吏的辛劳与漂泊的无奈,形成了整首诗的情感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深度与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高三十五悠悠者:指高适漂泊了三十五年,表现了他的游子身份。
  2. 半世渔樵孟诸野:前半生以渔樵为生,体现了一种自然朴素的生活。
  3. 健笔题诗寄草堂:以“健笔”形容高适的才华,草堂象征着他文学创作的地方。
  4. 才名不在岑参下:自信地表示自己的才华与岑参不分上下,表现了自我肯定。
  5. 故里依然草泽滨:描绘故乡的自然环境,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6. 数家老屋自为邻:故乡的几户人家,传达了一种宁静和归属感。
  7. 可怜我是风尘吏:自嘲身份,表达对生活的无奈与辛劳。
  8. 兼作东西南北人:身在异乡,四处奔波,表现了游子的孤独与漂泊。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渔樵孟诸野”与“草泽滨”,展现了诗的韵律美。
  • 比喻:通过自然意象反映人生感受,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高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人生的感慨,以及身为游子的孤独与无奈,形成了深刻而丰富的情感表达。

意象分析:

  • 高适:象征着游子身份与文学成就。
  • 草泽滨:代表故乡的自然环境,寄托了作者的思乡情怀。
  • 风尘吏:象征着生活的艰辛与漂泊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高适是哪位诗人的同代人?
    A) 李白
    B) 岑参
    C) 杜甫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健笔”主要指什么?
    A) 书法
    B) 写作才能
    C) 画画
    D) 音乐

  3. 诗人对故乡的感情是:
    A) 失望
    B) 思念
    C) 无所谓
    D) 冷漠

答案:

  1. B) 岑参
  2. B) 写作才能
  3. B) 思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高适的《别董大》
  • 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诗词对比:

  • 高适与岑参的作品常常描绘边塞风光,反映出各自对生活的不同态度;高适的诗多表达游子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而岑参则常常展现壮阔的自然景观与豪情壮志。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高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