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事觉菴》
时间: 2025-01-01 13:43:4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惠泽涵濡四海同,微生曾莫预昆虫。
不参品物陶鎔外,独作穷人盖载中。
深穽已颠犹磷石,危苕将箨更推风。
一家寄命嗟无地,何负明神与上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与无奈。诗中提到的“惠泽”象征着恩惠的普遍性,仿佛润泽了四海,然而微小的生命却依旧无法与昆虫分享这份恩泽。诗人不愿与世俗的物质追求相交,反而选择了贫穷的生活,深渊危险已然颠覆,仿佛磷石般闪烁着危机。面对无处寄托的命运,诗人感叹命运的不公,同时也对上天的明神表示质疑。
注释:
- 惠泽:指恩惠、滋润,暗示普遍的福祉。
- 昆虫:这里象征微小的生命,暗示生活中的卑微与无助。
- 陶鎔:陶冶、熔炼,指世俗的物质与名利。
- 穷人:指生活贫困的人,表达诗人对贫困的选择。
- 深穽:指深渊或危险的境地。
- 危苕:形容危险的情境。
- 明神与上穹:指天上的神明,表达对命运的质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穆修,宋代诗人,以其清新洒脱的诗风著称,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常常蕴含哲理和社会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动荡不安的时代,诗人面对社会的不公和人生的困境,选择用文字表达内心的挣扎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深刻探讨了生命的意义与命运的无常。开头的“惠泽涵濡四海同”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恩惠与普遍的滋润,但随即转入“微生曾莫预昆虫”,生动描绘了微小生命在浩瀚世界中的渺小与无助,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接着,诗人再度强调个人的选择,通过“不参品物陶鎔外”表现出对世俗物质的超脱,展现出一种孤独的高洁。
“深穽已颠犹磷石,危苕将箨更推风”两句对比鲜明,暗含了无处不在的危险与不安,而“无地”则是对生活的无奈与哀叹。这种深沉的情感在最后一句中达至高潮,诗人对上天的质疑,仿佛是在呼唤命运的公正与明朗,表现了人在命运面前的渺小与无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惠泽涵濡四海同:四海皆受惠泽,暗示自然的普遍恩惠。
- 微生曾莫预昆虫:微小生命未能享受这一恩惠,表现出生命的卑微。
- 不参品物陶鎔外:诗人拒绝世俗物质追求,选择孤独。
- 独作穷人盖载中:独自承受贫穷,表现出内心的坚定。
- 深穽已颠犹磷石:面临危险,犹如磷石般闪烁,象征危机。
- 危苕将箨更推风:形象地描绘出危险的环境。
- 一家寄命嗟无地:表达生活的无奈与无助。
- 何负明神与上穹:对命运的质疑,表现出对公正的渴望。
-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对比、象征等修辞手法,通过“惠泽”与“微生”的对比,突显生活的不公平。此外,磷石与深穽的意象生动地描绘出危险和脆弱的状态。
-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命运的无奈与质疑,探讨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超脱与对公正的渴望。
意象分析:
- 惠泽:象征恩惠与光明,代表了大自然的恩赐。
- 昆虫:象征微小与卑微的生命,反映出社会底层的无助。
- 磷石:象征危险与脆弱,表现出生活的艰难。
- 深穽:代表生活中的困境与挑战,暗示生存的不易。
- 明神:象征命运与公正,表达对天意的质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惠泽”指的是什么? A. 自然的恩惠
B. 个人的成就
C. 物质的追求 -
诗人选择“不参品物陶鎔外”的原因是什么? A. 追求名利
B. 对世俗的超脱
C. 生存的需要 -
“一家寄命嗟无地”中“无地”指的是什么? A. 生活的困境
B. 自然的环境
C. 社会的支持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了对生活困境的感慨。
- 李白《将进酒》:探讨生命的价值与追求。
诗词对比:
- 《书事觉菴》与《春望》:两者都关心民生与命运,但穆修更为内省,杜甫则更为直面社会问题。
- 《书事觉菴》与《将进酒》:穆修选择超脱,而李白则强调享受生命的乐趣,展现出不同的人生态度。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