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新蝉寄李馀》

时间: 2024-09-19 22:05:23

往年六月蝉应到,每到闻时骨欲惊。

今日槐花还似发,却愁听尽更无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往年六月蝉应到,每到闻时骨欲惊。
今日槐花还似发,却愁听尽更无声。

白话文翻译:

去年六月,蝉鸣应时而至,每当听到蝉鸣,心中便感到一阵惊慌;而如今槐花依旧盛开,却愁苦地发现再也听不到蝉声了。

注释:

字词注释:

  • 往年:过去的年份。
  • :一种昆虫,盛夏时鸣叫,象征夏天的到来。
  • 应到:应该来,指蝉在这个季节应该鸣叫。
  • 闻时:听到的时候。
  • 骨欲惊:心中惊慌,形容听到蝉鸣时的心情。
  • 槐花:槐树的花,夏季开花,常用来衬托时节。
  • 愁听尽:愁苦地发现再也听不到声音。

典故解析:

  • :在中国文化中,蝉常常象征着夏天的来临和生命的轮回,蝉的鸣叫也与人们的生活节奏紧密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合,字景升,唐代诗人,生于今陕西省。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细腻的观察和对人生的感慨。他的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体现出唐代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夏季,正值蝉鸣的时节。诗人通过对蝉鸣的期待与失落,表达了对往年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状的失落感。

诗歌鉴赏:

《闻新蝉寄李馀》是一首表现思乡之情和时间流逝的诗作。诗中通过对蝉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开篇提到“往年六月蝉应到”,勾勒出一个充满生机的夏季场景,蝉鸣代表着生命的活力和时间的流逝,给人以强烈的季节感和时间感。然而,紧接着的“今日槐花还似发,却愁听尽更无声”则将这种生机转化为失落,槐花的盛开与蝉鸣的缺失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诗人对蝉鸣的期待感与现实的落差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冲突,传达出一种怀旧的忧伤。整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的描绘,更是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唐代诗人细腻而深邃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往年六月蝉应到:回忆往年夏季,蝉鸣是常态,象征着生机与活力。
  2. 每到闻时骨欲惊:每当听到蝉鸣,心中便感到一阵惊慌,暗示对蝉鸣的敏感和对生活的思考。
  3. 今日槐花还似发:现在槐花盛开,依然显得生机勃勃,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4. 却愁听尽更无声:然而再也听不到蝉鸣,表达了对往年美好时光的惋惜与失落。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往年”的生机与“今日”的寂静形成鲜明对比,加深情感的表达。
  • 拟人:蝉的鸣叫赋予了生命的情感,使得自然更具人性化。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蝉鸣的缺失,传达了对往昔时光的怀念和对生命流逝的感慨,表现了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夏天、生命、时间的流逝。
  • 槐花:代表着季节的更替与生命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C. 对友谊的思念
    D. 对爱情的渴望

  2. “往年六月蝉应到”中提到的“蝉”象征什么? A. 冬天的来临
    B. 夏天的生机
    C. 秋天的萧索
    D. 春天的希望

  3. 诗中“今日槐花还似发”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惆怅
    C. 愤怒
    D. 安静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时光的感慨,但《静夜思》更偏向于对故乡的思念,而姚合的诗则关注于对自然生命的变化与内心情感的冲突。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