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张晋彦秋日
王从 〔宋代〕
地迥高楼目,天寒故国心。
江鸥无万里,云木目千寻。
门掩斜阳下,人归落叶深。
风前怅何许,入耳越乡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的景象和诗人对故乡的思念。诗的开头提到站在高楼上,视野广阔,却因天寒而生出对故国的思念。江边的鸥鸟在苍茫的江水中飞翔,远道而来的云木则如同千寻的高峰。夕阳下的门扉轻掩,回家的行人如同落叶般沉寂。诗人在风中感到迷惘,耳边传来的乡音更是增添了他的愁绪。
注释:
- 迥:意为遥远、偏僻。
- 故国心:指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 江鸥:指江边的海鸥,象征自由与孤独。
- 千寻:形容极高的程度,表示对景物的深切观察。
- 斜阳:夕阳,常用来象征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 落叶深:暗指秋天,象征离别和凋零。
- 怅何许:表达一种迷惘、无所归属的情绪。
- 越乡吟:指的是对故乡的吟唱和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从,字子贞,南宋诗人。其作品常以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秋季,正值一年中最为凋零的季节,诗人通过对秋日景象的描绘,寄托了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开篇“地迥高楼目”便引入了一个高远的视角,表现了诗人在高楼之上俯瞰大地的情景。接着,诗人通过“天寒故国心”一语,揭示了他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乡之情。秋天的寒气使他感受到故乡的距离愈发遥远,情感愈加沉重。
“江鸥无万里”则通过描绘江边孤飞的鸥鸟,象征了诗人的孤独,暗示了他对自由的向往与对故乡的牵挂。而“云木目千寻”则通过云和树的高度,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境况的深刻思考。
最后两句“风前怅何许,入耳越乡吟”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在风中迷茫的心境以及对故乡的深切吟唱。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象丰富,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深情厚谊。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地迥高楼目:高楼独立,视野开阔。
- 天寒故国心:寒冷的天气加重了对故乡的思念。
- 江鸥无万里:江边的鸥鸟似乎在无尽的距离中孤独飞翔。
- 云木目千寻:高远的云木,象征着遥不可及的理想。
- 门掩斜阳下:夕阳下,门扉轻掩,象征着归家的路途。
- 人归落叶深:归来的人如同落叶,暗含秋日的凋零。
- 风前怅何许:在风中迷惘,疑惑归属。
- 入耳越乡吟:耳边传来的乡音,增添了思乡的愁绪。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归比作落叶,表现凋零之感。
- 拟人:风前的怅惘,赋予风以情感。
- 对仗:如“江鸥无万里,云木目千寻”,工整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秋日的自然景象展开,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感,充满了浓厚的乡愁。
意象分析:
- 高楼:象征着远离故乡的孤独与高远的目光。
- 江鸥:象征自由与孤独,寄托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 斜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落叶:暗示秋天的凋零,也暗示离别与失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王从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天寒故国心”中“故国”指代的是?
- A. 朋友
- B. 故乡
- C. 过去
- D. 未来
-
诗中提到的“江鸥”象征什么?
- A. 自由与孤独
- B. 和平与安宁
- C. 快乐与幸福
- D. 财富与荣华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李白的《静夜思》:展现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孤独感。
诗词对比:
- 王从的《次韵张晋彦秋日》与杜甫的《春望》都表现了对故国的思念,但王从侧重于秋日的凋零与孤寂,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了战乱带来的愁苦与无奈。两首诗都通过自然景象传达了深厚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王从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