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亡诗六首 其六 由仪》

时间: 2025-01-01 11:51:17

肃肃君子,由仪率性。

明明后辟,仁以为政。

鱼游清沼,鸟萃平林。

濯鳞鼓翼,振振其音。

宾写尔诚,主竭其心。

时之和矣,何思何修。

文化内辑,武功外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肃肃君子,由仪率性。
明明后辟,仁以为政。
鱼游清沼,鸟萃平林。
濯鳞鼓翼,振振其音。
宾写尔诚,主竭其心。
时之和矣,何思何修。
文化内辑,武功外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君子的庄重与风范,他自然率性,行事明理,仁德施政。水中的鱼儿在清澈的池塘里游动,树林中的鸟儿聚集在一起,展翅高飞,发出悦耳的鸣叫。宾客们表达真诚,主人则尽心尽力地款待。此时节和谐宁静,何必多思虑和修身养性呢?文化内修,武功外展,二者相辅相成。

注释:

  • 肃肃:形容君子的庄重、严肃的态度。
  • 由仪:自然流露的仪态,指君子的气度和风范。
  • 明明后辟:指明亮而清晰的治世之道。
  • 仁以为政:以仁爱之心施政,强调德治。
  • 鱼游清沼:象征安宁、和谐的环境。
  • 鸟萃平林:鸟儿聚集在平坦的树林中,寓意和谐共处。
  • 宾写尔诚:宾客表达真诚之意。
  • 主竭其心:主人尽心尽力款待,表达礼仪。
  • 文化内辑:内在修养与文化的和谐。
  • 武功外悠:外在武力与威严的持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束皙,字子晦,魏晋时期的诗人,追求清新脱俗的艺术风格。他的诗歌往往体现了对君子理想的追求,以及对自然与社会的观察。

创作背景:

《补亡诗六首》是束皙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仁政和文化修养的重视,显示了文人对自身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君子的风范和良好的治国之道。开篇用“肃肃君子”来强调君子的庄重,表现出一种高尚的气质。接着,诗人以“仁以为政”点出了治国的根本原则,强调德治的重要性。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如“鱼游清沼”和“鸟萃平林”,展现出一种和谐美好的社会状态,暗示理想的政治环境应如自然界般和谐。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君主与宾客之间的关系,通过“宾写尔诚,主竭其心”表达了真诚待人的重要性,突出了人际关系中的信任与礼节。最后,诗人以“时之和矣”来总结,指出在和谐的时代,不必过于思虑,反而要注重内在的文化修养和外在的武力展示,两者相辅相成,为治国理政提供了全面的视角。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肃肃君子,由仪率性:君子以其庄重的形象和自然的态度为人处世。
  2. 明明后辟,仁以为政:治国之道应明亮且明晰,以仁德为根本。
  3. 鱼游清沼,鸟萃平林:描绘自然界的和谐美,象征社会的安宁。
  4. 濯鳞鼓翼,振振其音:鱼儿洗净鳞片,鸟儿振翅,展现生命的活力与自由。
  5. 宾写尔诚,主竭其心:宾客表达真诚,主人全心款待。
  6. 时之和矣,何思何修:在和谐的时节,何必过多思虑与修身。
  7. 文化内辑,武功外悠:内在文化修养与外在武力的和谐共存。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宾写尔诚,主竭其心”,形成对称,增添韵律感。
  • 意象:如“鱼”、“鸟”象征自然与和谐,增添诗歌的生动感。
  • 比喻:将治国比作自然界的和谐状态,体现理想的治理境界。

主题思想:

这首诗强调了仁德治国的重要性,描绘了自然与社会和谐共存的理想状态,同时也提出了内修与外展的全面发展观,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作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君子:象征高尚的品德与理想的政治家。
  • :代表自由、宁静的生存状态。
  • :象征和谐与团结的社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仁以为政”,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 A. 以财富为政
    • B. 以仁爱为政
    • C. 以权力为政
    • 答案:B
  2. “宾写尔诚,主竭其心”这句强调了什么重要的品德?

    • A. 诚实与信任
    • B. 财富与权力
    • C. 学识与智慧
    • 答案:A
  3. “鱼游清沼”这一意象传达了怎样的社会状态?

    • A. 纷乱不安
    • B. 和谐安宁
    • C. 竞争激烈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同样描绘了理想的自然与生活状态。
  •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表达了对友情与自然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束皙与陶渊明:两者均表现了对自然与人文精神的追求,但束皙更强调治国理政的仁德,而陶渊明则更注重个人的隐逸与田园生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魏晋诗人研究》:介绍魏晋时期诗人的生平及创作。
  • 《古诗文赏析》:对古诗文的解析与赏析,帮助理解古代文学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