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亡诗六首 其五 崇丘》
时间: 2025-01-17 08:37:4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瞻彼崇丘,其林蔼蔼。
植物斯高,动类斯大。
周风既洽,王猷允泰。
漫漫方舆,回回洪覆。
何类不繁,何生不茂。
物极其性,人永其寿。
恢恢大圆,茫茫九壤。
资生仰化,于何不养。
人无道夭,物极则长。
白话文翻译:
我注视着那高耸的山丘,山上的树林茂密而美丽。
植物生长得如此高大,动物也显得庞大。
四周的风和畅,君主的施政宽厚安宁。
大地辽阔,水流环绕,景象壮观。
何种植物不繁盛,何种生灵不茂盛?
万物都顺应其性,自然长久生存。
辽阔的天地,广袤的土地,
生存的资源仰赖自然的滋养,何处不能养活?
人若无道而夭折,万物则会极尽其生长。
注释:
- 崇丘:高大的山丘。
- 蔼蔼:形容树林茂密、美丽。
- 王猷:指君主的施政和德行。
- 漫漫:形容广阔无边。
- 方舆:指大地或广阔的地域。
- 九壤:指大地,广阔无垠的土地。
- 资生仰化:指生存的资源依赖于自然的影响与变化。
- 无道夭:人若失去道德和正道,生命便会短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束皙,字子晦,魏晋时期的诗人,以其清新的诗风以及对自然的深刻感悟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蕴含哲理,体现出对生命和自然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魏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之际,士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思考愈发深入。诗人通过对崇丘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以及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
诗歌鉴赏:
《补亡诗六首 其五 崇丘》通过对崇高山丘和自然生物的描写,展现了一个生机勃勃、和谐美好的自然世界。诗中对植物和动物的描写,传达出一种生机与繁荣的气息,构建出一个理想的生态环境。诗人在此不仅表现了对自然的赞美,也隐含了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思考。诗的前半部分描写了自然的富饶与生机,后半部分则引入了对人类生存的哲学思考,强调人类应顺应自然法则,以求长久生存。
全诗以“崇丘”为引子,展开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展现出一种崇高的理想和对未来的憧憬。诗中所蕴含的生存哲学和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使得这首诗不仅具有自然的美感,更富有深邃的思想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瞻彼崇丘,其林蔼蔼:作者首先描绘崇高的山丘,生机勃勃的树林映入眼帘。
- 植物斯高,动类斯大:植物生长得高大,动物也显得壮丽,描绘出自然的繁荣。
- 周风既洽,王猷允泰:周围的风和畅,君主治理得当,社会安宁。
- 漫漫方舆,回回洪覆:辽阔的大地,水流环绕,展示出自然的壮观。
- 何类不繁,何生不茂:各种植物和生物都繁盛茂盛,象征着生命的力量。
- 物极其性,人永其寿:万物皆顺其自然,人类也能长久生存。
- 恢恢大圆,茫茫九壤:辽阔的天地,广阔的土地,强调自然的无尽。
- 资生仰化,于何不养:生存的资源依赖自然的滋养,呼应人与自然的关系。
- 人无道夭,物极则长:若人失去道德,生命短暂,强调道德与生存的关系。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如“漫漫方舆,回回洪覆”使用了排比,形成了一种韵律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自然的赞美,强调人类应与自然和谐共处,遵循自然法则,才能实现长久的生存和繁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崇丘:象征着高尚与理想。
- 林:代表生命的繁荣与自然的美丽。
- 风:象征着自由与和谐。
- 方舆:代表着广阔的天地,象征包容与丰富。
- 九壤:象征着生命的基础与滋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崇丘”代表什么?
- A. 低洼的地方
- B. 高耸的山丘
- C. 一片湖泊
-
诗人认为人类的生存应顺应什么?
- A. 个人欲望
- B. 自然法则
- C. 社会风气
-
诗中“何类不繁,何生不茂”表达了什么思想?
- A. 生命的脆弱
- B. 自然的繁盛
- C. 社会的动荡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可以将束皙的《崇丘》与王之涣的《登高》进行对比,分析两首诗中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及其背后的哲学思想。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魏晋南北朝诗人研究》
- 《古诗词理论与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