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董楚芳题山水图》
时间: 2025-01-06 10:07:4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为董楚芳题山水图
金庭接四明,会稽藏禹穴。
半岭生白云,如涛涌溟渤。
我住城南隔天镜,朝夕看山见山性。
是谁模写作画图,展向高堂色相映。
天上宝书缄石室,翠柏苍筠晓萧瑟。
有蛟如龙身九屈,林深嶂叠不见日。
龙气吐为烟雾出,何处楼台香霭中。
蓬莱只在云门东,阳崖不留建木影。
阴涧自起樵人风。贺知章,今巳矣,
湖边酒船为谁舣?赤城霞标通宛委。
陵苕花开落松子,蕙带荷衣归去来。
清泉素石无泥滓。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山水的壮丽景色。金庭与四明山相连,会稽山藏有舜帝的遗迹。半山腰上云雾缭绕,如波涛般涌动。我居住在城南,隔着天镜,每天早晨和傍晚都能看到山的不同姿态。谁在模仿这幅山水画,展现在高堂之上,色彩交相辉映?天上宝书藏在石室中,翠绿的柏树与青竹在清晨显得萧瑟。山中有如龙般的蛟龙蜿蜒;树林茂密,峰峦重叠,阳光照射不到。龙气化作烟雾飘散,何处是那香气弥漫的楼台?蓬莱仙境只在云门的东边。阳光洒在崖壁上,树影不留;而阴涧中却传来樵夫的风声。贺知章啊,你已经不在了,湖边的船只又为谁而停靠?赤城的霞光映照着湖面,陵苕花开落松子,蕙草带着荷衣归来,清泉与素石却无泥污。
注释:
- 金庭:指金庭山,位于浙江。
- 四明:指四明山,亦为浙江的名山。
- 禹穴:传说中舜帝的埋葬地。
- 蛟:传说中的一种龙。
- 蓬莱:神话传说中的仙境。
- 樵人:指砍柴的人。
- 贺知章:唐代诗人,以其“湖边酒船”而闻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1311-1375),字伯温,号太和,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也是明朝的开国元勋之一。他的诗词多描绘自然景观,情感真挚,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此诗是为董楚芳的山水图题写的,展现了诗人在欣赏画作时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反映了元代文人对山水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呈现出一种典雅的意境,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将山水的美丽与个人情感相结合,形成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山水图。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金庭”、“四明”、“白云”、“蛟龙”等,构建起了一个神秘而又壮丽的自然世界。诗人通过对比和联想,表达了对山水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在“我住城南隔天镜,朝夕看山见山性”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理解,仿佛是自然与心灵的对话。而最后一联的“清泉素石无泥滓”则将自然的纯净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心灵上的洗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金庭接四明:金庭山与四明山相连,展现出自然的广阔。
- 会稽藏禹穴:会稽山中隐含着历史的沉淀,寓意深远。
- 半岭生白云:山腰上云雾缭绕,令人遐想。
- 我住城南隔天镜:诗人的居所与自然相隔,却又紧密相连。
- 是谁模写作画图:引发对艺术创作的思考。
- 天上宝书缄石室:宝书象征着智慧与知识的隐藏。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蛟如龙身九屈”,将蛟龙的形态比作龙,增强了形象感。
- 对仗:如“阳崖不留建木影,阴涧自起樵人风”,工整的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表现出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生活的思考,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艺术的追求和对历史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金庭、四明:象征山水的壮丽。
- 蛟龙:代表着自然的神秘力量。
- 蓬莱:寓意神仙的境界,寄托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金庭”指的是哪个山?
- A. 四明山
- B. 会稽山
- C. 金庭山
- D. 蓬莱山
-
诗中“我住城南隔天镜”中“天镜”指的是?
- A. 天空
- B. 湖面
- C. 山川
- D. 画作
-
“清泉素石无泥滓”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世俗的厌倦
- B. 对自然的热爱
- C. 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 D. 对历史的追忆
答案:
- C. 金庭山
- B. 湖面
- B. 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更强调秋天的宁静和内心的淡泊,与刘基的《为董楚芳题山水图》相比,前者更侧重于个人情感与自然的融合,而后者则更多地展现了壮阔的山水画面。两者在意象和情感表达上各有所长,反映了不同诗人的创作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元代文学史》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山水诗的文化内涵研究》